为何三国时期的钟会多次被人比作西汉的张良?

三国钟会
钟会,三国时期的魏国的著名将军和书法家 。他打小就才华出众,不论是群臣还是皇帝都对他非常欣赏 。在讨伐诸葛诞的时候,曾多次巧出计谋,多次被人比作西汉的张良 。
《三国演义》中的钟会
在景元年间,钟会曾独立支持和协助司马昭的征战蜀国的计划,蜀国灭亡后,他多次大力结交名人名士,沉重打击了邓艾一干人 。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丰富,在245年,就担任了秘书郎的工作,随后在249年时担任中书侍郎一职 。直到254年,曹髦在帝位时,就被赐予了关内侯的爵位 。
“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这句话正是陈寿对他的评价 。他一生坦荡,自从他有了一定的功绩时,认为自己的功名天下人无人能比,不愿意在屈于人下 。于是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假传圣旨,准备谋杀司马昭,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终年40岁 。
【为何三国时期的钟会多次被人比作西汉的张良?】政治方面的他才华横溢,他在书法上也是有一定工笔的 。钟会的父亲是著名的书法家钟繇,因此,钟会在书法上也是相当有水平的 。张怀瓘曾称他是:“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 。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其次,钟会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善于模仿他人的书法笔记,曾经还伪造过邓艾的书信,使得司马昭心生疑虑将邓艾收押 。
钟会怎么死的
钟会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谋臣、将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长期为司马氏出谋划策 。后来,在伐蜀成功后,野心膨胀,想要诬陷邓艾谋反,吞并其军队,攻打蜀国自立为王 。
钟会人物剧照
关于钟会到底是怎么死的,还需要我们一探究竟 。
在公元262年,姜维在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失败,而此时蜀国大军并没有回归自己的战区,主要将领也没有回成都汇报工作,而是被姜维带着在甘肃沓中这个地方待了下来 。由于连年的征战,蜀汉早已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姜维的下场无外乎成为平民或者被杀 。作为军官的钟会,在找到了这个情报之后,立即向司马昭请兵征战蜀国 。也就是在这时,一直以来拥有亲征传统的司马家族,却将三军统帅的位置让给了钟会 。后来,钟会很顺利的攻入了蜀国中心,夺得了汉中 。于是胜利的信心让他继续前进,开始攻向蜀国的第二道防线 。而此时的邓艾杀死诸葛亮,占据了蜀国自立为王 。
对于现在的钟会来说面临着重重考验,邓艾已经是60多岁的老将,算是司马家的死党,攻破成都之后,以天子的名义,安抚蜀国百姓和官吏 。如果从篡位来说,只要钟会再添油加醋一番后,将邓艾的谋反罪名落实,就可以完全取得了三路大军的控制权,可惜前进的道路是黑暗的,在他的部队里暗藏了四股势力 。
与邓艾不同的是,钟会是第一次带兵打仗,没经历过战场上的风雨,面对这四种势力相互交错下已经乱了手脚,加上自己放松了警惕,使他的军队陷入一片混乱中 。导致最后的胜利者是司马昭,他不仅没了蜀国还将潜在的隐患杀灭了,还将骚乱中的钟会以及姜维、廖化一干人等杀死 。从此一代天才军师,就此陨落 。
钟会书法
钟氏家族的书法造诣流传两代,虽不算远,但非常著名 。其中主要的人物就是钟会和他的父亲钟繇 。其中,钟会不仅传承了撰书之名,还继承了他父亲的写字书法风格 。萧衍曾在《管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评价了钟会: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
钟会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