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因为有了珍贵的陪葬品 , 所以衍生出了一群盗墓贼 。每代帝王大臣死时既要辛辛苦苦的寻觅风水宝地 , 又要绞尽脑汁的想些防盗墓贼的手段 。除了那些有名的盗墓门派 , 我们一起看一下那些奇特的反盗墓手段 。
一、最具欺骗性的反盗手段:碑背刻文“哭穷”
墓 , 民间又叫坟 , 但墓与坟之间在早期是有严格区别的 。先秦时 , 不封不树、不留地面标记的才叫“墓” , 意即“没” , 埋到地下就没有了 , 这是古人下葬的本意 。后来 , 当古人把“墓”理解为谐音“慕”、认为是“孝子所思慕之处”时 , 墓上便堆起封土 , 出现了“坟头” 。俗话所说的“有坟头好哭” , 就是这种葬俗的反映 。
网络配图
坟头的出现 , 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丧葬观念的风水岭 , 随之厚葬之风渐起 。所谓厚葬 , 就是事死如侍生 , 给死者随葬一些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 , 民间称之为“宝物” 。墓中葬宝 , 主要出于窃宝目的千年盗墓恶俗 , 也因此形成 。
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 , “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 , 而且最有欺骗性 。汉魏时 , 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 。据《荆州记》记载 , 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 , 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 , 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 ,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楸之棺 , 易朽之裳 , 铜铁不入 , 瓦器不藏 。嗟矣后人 , 幸勿我伤!”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 , 白楸的木质很差 , 不耐腐 , “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 。张詹墓碑铭文的意思很明显:我是薄葬 , 棺材是做白楸木打的 , 穿的也不是金缕玉衣 , 不要说金银财宝 , 连铜器、铁器 , 甚至瓦器也没有随葬 。所以啊 , 希望后世盗墓兄弟别惦记着 , 让我不得安宁!
如此哭穷 , 不少盗墓贼信以为真 , 长期没有盗墓贼光顾张詹的墓 , 真让忽悠了 。即便在晋末“八王之乱”期间、民间盗墓之风特别严重之际 , 张詹的墓也未遭挖掘 , 一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盗了 。
二、最虚伪的反盗手段:塞石上刻上防盗“告示”
1949年后考古中发现的最有意思一方反盗墓碑石 , 出自徐州龟山汉墓 , 墓主是刘注夫妇 。刘注是西汉第六代楚王 。该墓是1981年2月 , 当地人开山采石时发现的 , 后由南京博物院会同当地主管部门 , 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 。清理南墓道时 , 在道西口第一列上部的塞石前端 , 发现刻有文字 , 有9行 , 纵向排列 , 每行4-7字不等 , 总共48个字 。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 。
研读后发现 , 这些文字应是第二代楚王(尸王)刘郢提出的“薄葬”遗训 , 这些文字的核心意思 , 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后世各位贤能的大夫 , 我向上天发誓 , 我的墓里没有随葬金银珠玉这些宝物 , 就是一副棺材 。你们如果有幸看到这段文字 , 心里也应该为此难过的 , 生出同情 。
网络配图
- 匪夷所思:盘点水浒中梁山上的十大庸才
-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恐怖的传染病?
- 宋朝最牛人妻!与皇帝偷情15年后成国母
- 历史上的岑文本长孙无忌和岑文本谁更出色
- 夏至有什么特点
- 夏至什么意思
- 苹果能放微波炉加热吗
- 炼乳可以直接吃吗
- 小萝卜怎么吃最有营养? 小萝卜怎么吃
- 明太祖朱元璋被黑得多惨?历史上原谅编造了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