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解密: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贪腐的含义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非法谋取私利 。大臣是给皇帝打工的 , 应得的只是他的俸禄 , 在领工资之外多吃多占 , 都是拿了不该属于他的 , 构成贪腐行为 。皇帝则不受这个逻辑约束 。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全国的财物都可以说是属于皇帝的 , 就看他想不想拿 , 想什么时候拿 。
网络配图
皇家财政和国家财政一般来说是“分灶吃饭”的 , 皇室用度也要受一定的约束 , 但这种制度设计是出于一个良好的目的 , 即为了“体恤民生” , 图个天下太平 。如果皇帝本人不在乎这一套 , 他可以随意突破那个“软约束”(如直接从国库划拨 , 或者加税) , 用于自己的穷奢极欲 , 而这不过是相当于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 。用自己的钱当然不是贪腐 , 大不了算是浪费 。
可见 , 皇帝是否“贪腐” , 跟其行为的本质没有关系 , 而是跟所有权相关 , 跟不同的所有制下适用的话语体系相关 。由此 ,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 , 治理贪腐可以很简单 。不是有人打公有财产的主意搞腐败吗?直接把公有财产送给他就好了 。虽然行为的本质丝毫没有改变 , 但贪腐的定义不再适用了 , “贪腐”于是就消失了 。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 。没错 , 这的确是个笑话 。可是现实中不停地有人在讲这样的笑话 , 而且讲得一本正经 , 硬生生地把一个荒谬的道理讲成了进步的方向 。
这最典型地体现在国企改革问题上 。一些对国企持批评态度的人士 , 拿出来的理由之一就是国企滋生腐败 , 国企之所以有腐败 , 是因为产权不清晰 。那么 ,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明晰产权 。
国企里的确有贪腐 , 当下反腐中落马的就有很多国企领导 , 比如蒋洁敏 。蒋洁敏在石油系统有丰富的任职经历 , 他的问题肯定与此有关 。这让我联想到前一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一个人物 , 美国石油大亨哈里斯博士 , 哈里斯见到了访美的邓小平 , 受邀来中国考察 。哈里斯说 , 他岁数大了 , 坐不了民航飞机 , 得开私人飞机过来 , 希望邓小平给予方便 。
网络配图
蒋洁敏贪了多少 , 目前还没有公布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一定没有西方那些石油大亨的家产多 。按照那些批评人士的逻辑 , 如果蒋洁敏或是其他什么人早点把中石油给MBO了 , 变成中国的石油大亨 , 那么无论他有多少钱 , 是买私人飞机还是买飞船 , 都是他自己的事了 , 不但不会因为贪腐落马 , 而且还要以其高尚生活方式被捧成时尚先生 , 接受小资们的膜拜 。批评家们还会以此作为中国转型更成功的例证 。
将该逻辑推演至此 , 是为了展示其荒谬 , 但这荒谬只是现实的映射而已 。那些早年搞了MBO化身为私营企业家的前国企领导 , 如今不是正在一边庆幸 , 一边为蒋洁敏等人感到不值吗?
以这样的方式反腐 , 其实什么也改进不了 , 只是玩了一个语言的 , 并且在语言游戏的掩护下 , 创生更严重的腐败 。只要想一想 , 没有贪腐的皇帝 , 不正是因为一人富有四海的帝制本身便是最大的腐败吗?允许一部分人占有自然的造物(资源)和一代人的积累 , 与全民所有(国有)相比乃是更大的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