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明代被封神清朝为何要将其赶出武庙?( 二 )


当时,皇帝的加封诏书是这么写的:“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原职宋忠文武穆岳鄂王,兹特封尔为三界靖魔大帝” 。这时的岳飞俨然已成为朱明王朝的精神图腾,开始扮演起一种家族守护神的角色 。
清人将岳飞移出武庙
明朝灭亡后,当年岳飞拼死抵抗的金人后代又建立了清朝 。因此,清朝对待岳飞的态度就不如元、明时期那样洒脱,变得极为复杂 。清廷一方面希望继续借岳飞来宣扬忠顺,感化汉人;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这个打过自己老祖宗的人被顶礼膜拜 。于是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下令将岳飞移出供奉了几百年的武庙,追封汉将关羽三代,在全国普建关帝庙,想借关羽之名,将汉人对岳飞的尊崇全部转移出去 。这样一来,岳飞地位自然大跌,各地武庙多为关羽独占 。而在此后清朝的官方评价体系里,岳飞则被仅仅定型在一个“精忠”的框架里,成了“精忠岳飞” 。
网络配图
民国岳飞被列入法典
民国元年(1912年)11月20日,袁世凯甫一出任大总统,就发布“关岳合祀”命令,把岳飞重新请进了神庙,并下令民国海陆将领均需按时祭拜“武穆”,甚至详细规定了祭祀礼节及贡品用度 。但是随着北伐战争的打响,打倒军阀变成了举国口号,北洋军阀尊崇岳飞,自然岳飞也就被连累戴上了“宋代军阀”的帽子,并遭到革命力量的批判,很多地方岳飞庙尽毁 。
北伐胜利后,国内矛盾缓和 。国民政府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将岳飞与伏羲、神农、黄帝、孔子、孟子、关羽等十二位历代名人列为“先哲类神祀飨祭”,并列入法典,岳飞一下子就成为了“民族英雄”的化身 。
此后,从抗战到新中国建立、直至改革开放前,岳飞在官方评价体系中也还先后经历过“华夏之魂”、“封建家奴”、“革命敌人、千古罪人”之类的形象变化,真可谓一波三折 。
这样,又过了将近一百年,民国建立后岳飞形象才又被重新塑造 。
【岳飞在明代被封神清朝为何要将其赶出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