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 。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 。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
你绝对想不到古时候的“被歧视”专业户是谁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次碰到一个XX地的人哎呀抠门得要死100块钱都不给……这些段子抛在人群当中永不怕话题君被摔在地上,人们既达到了嘲笑某地人的目的又给自己找了乐子 。你可不要认为这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表现,其实这种习惯在先秦时期就有了 。
网络配图
先秦寓言中,但凡说到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孟、庄、韩、吕各家的著作都有这类叙述 。
虽然这几个门派的学术见解及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在对待宋人的看法上,态度却出奇地一致,即宋人为愚人 。举几个栗子: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越来越熟悉?没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这类蠢事都发生在宋国人身上 。宋人大多被描述成浑身冒傻气的形象,即便精通某门技艺,也掩盖不了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搞不清楚状况的笨拙 。
除了宋国,第二个地域偏见的冤大头就是郑国(今河南省境内)了 。虽然是法家代表,但韩非子很爱讲笑话,可是法家的笑话笑起来不轻松啊,总会有一些深沉的道理等你去领悟 。不过遇到郑国人,韩非的画风就变了,管你有没有大道理,嘲笑无节操无底线,呵呵 。
他笔下的郑人,有的贪生怕死,听说敌人来了,还没有交手,他先吓死了,大约敌人没有什么动静,恐惧劲头过去了,他又活了过来,仿佛得到了第二次生命 。有位妻子比照丈夫的旧裤子做新裤子,就要在新裤子上挖个洞,做到百分之百相同;给丈夫的新裤子上挖洞也就算了,这位妻子买了活鳖竟把它放到河里饮水,让它白白跑掉 。哦,对了,你肯定知道“郑人买履”和“买椟还珠”里那两位郑国仁兄 。
在先秦诸子的笔下,虽然还有贬低楚人、齐人的段子( “刻舟求剑”里的就是楚国人等),但为数不多,而且也不像对待宋郑两国这般鄙视 。有时候在不同的著作里,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但就是主人公“宋人”变成了“郑人”,间接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对这两国人的“脑残”都比较认同 。
网络配图
当时的宋国经济不算特别弱,文明也还可以,这些地域偏见是怎么来的?后世学者认为主要是源于政治恶意 。当时那些诸侯们,在名义上都是属于周朝天子的臣下,其中大多数,都是周朝的王室宗亲,或者是周朝灭商的功臣 。但宋国是商朝后裔,也就是“成分”不好,这样,大多数为周天子所封的这些诸侯,自然而然带上了对宋国人的某种歧视 。与宋国相邻的郑国也这样躺枪了 。
虽然在很早,孟子便称楚人为“南蛮蝎舌之人”,而南人也常常称北人为“侉子”,但“南北之争”的高潮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据北宋末年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记载:“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 。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 。’”
出身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并为此而逢人便夸口:“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朝廷上南北之争致使朝中一度“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南方士大夫沉沦者多”的现象 。
- 刘禅陷入昏庸的诱因:皇后是张飞的女儿
-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的沉船事件是虚构的吗
- 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和如来关系是怎样的
- 苏樱怎么死的:国色天香却化为一滩血水
- 明朝崇祯皇帝:唯一因藏私房钱而丢性命的皇帝
- 清皇室最后的虚荣:皇后婉容怎么过豪华生日宴?
- 古代女子出轨的后果竟不是死刑是晒臀
- 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是东海龙王最喜欢的儿子吗
-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被称诗豪的原因是什么
- 古代结婚要喝交杯酒你知道其中深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