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皇上吃的并不好被宫廷剧忽悠了

导读:皇上吃的并不好,看了这标题您或许该惊讶了!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国之君,全天下都是他的,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各种花样不带重样的,怎么会吃的不好呢?的确,历代皇帝在吃方面的花费,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
举例颇为节俭的崇祯和他的皇后,每年的日常伙食费是16872两白银,按粮价折算超过52万美元,其他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花费这么多,皇帝怎么会吃不好呢?
【解密:皇上吃的并不好被宫廷剧忽悠了】网络配图

首先,“不可持续发展”的美食吃不到
古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那时还没有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如果皇帝夏天要吃冬笋,冬天要吃新鲜蚕豆,供膳太监弄不到就可能掉脑袋了 。所以,那些一年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皇帝一般是吃不到的 。
再者,民间美食皇帝也难吃到 。众所周知,美食常藏匿于民间的各种犄角旮旯里,皇帝想吃,难道还能找不到?关键他一开搜索引擎,太监们就已经把那些个民间美食屏蔽掉了,他根本搜不出来 。
好不容易乾隆年间,扬州盐商美食名满天下,也传到乾隆帝耳边了,他下江南时还真就专门要尝尝盐商们的手艺 。可这吃了半天也没尝出什么不一样来,原来还是太监们搞的鬼——所有的菜统统都被多加了一大勺糖,那味道可就变奇怪了,如何还能称得上美味?太监们只怕万岁爷回宫后还想吃,做不出来,小命又是不保 。
皇帝吃的并不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宫廷进餐礼仪的限制 。我们都知道,许多菜肴在刚出锅时才能品尝到最鲜美的味道,凉了以后不仅不鲜美,口感也很差 。但皇帝用膳讲究啊,要先摆好桌子,把与他身份相符的菜肴一起端上来 。厨师只好在半天、甚至在一天前就把菜肴做好,或煨在火上,或焖在大蒸笼里,这样的菜只能是中看不中吃 。
网络配图

其次,“面子工程”太误事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 。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 。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 。到了吃饭的时间,皇帝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 。这是由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 。进入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不过,御膳房做的菜只是摆着看的,因为皇帝一叫传膳,就马上得上那些个菜,来不及做,那些菜都是事先做好,然后一直放在灶上热的,这就是为了排场 。这种菜基本很难吃,皇帝也不爱吃 。
所以,溥仪自己吃的基本都是太后和太妃们送的食物 。(Ps:就算是现做的,大家也知道,就古代房屋那建筑面积和布局,等饭菜从御膳房到皇帝跟前的功夫,现炸的春卷,刚出锅的包子,才烤好的肉串……都早凉了!)
再次,自己一个人吃饭,好吃还不能多吃
身为一个吃货,多吃美食的欲望,也绝对是“美食”的一部分 。但皇帝喜欢的菜品可不是想吃就能多吃的,清廷就有“吃菜不过三匙”的家法 。还有一说,皇帝吃过的两口的菜,几个月内不能上桌;皇帝吃过三口的菜,这辈子都不可能上桌,就怕被人知道了万岁爷喜欢吃什么,往里面下毒!
再者,为了防止被人下毒,每道菜送来之前都要让一个小太监先尝尝,这叫“尝膳” 。换个角度想,端给皇帝的其实是小太监吃过的剩菜 。这样一想,其实是挺恶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