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屈原抱石投江的看法屈原该抱石投江吗

对于屈原抱石投江的看法,相信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屈原最终的结局选择投江自杀,那么到底屈原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你对于这样的事情有着什么看法呢?一起来看看屈原是否应该选择投江自杀,以及其他人是如何看待屈原这个事情 。
屈原该抱石投江吗?
这个问题到今天也不该问?当时,屈原面对昏庸无道的君主,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力施展,而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沦亡,要保住自己气节,要表明自己的心志,除了跳江,还有选择吗?
屈原
我想他是可以选择的 。当年的楚国,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国家沦亡 。那个时候,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来为国家的兴盛、老百姓的安康奔走努力 。纵然个人的力量很小,纵然自己留存于世好象也于事无补,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有可能有机会改变 。屈原没有选择活着,是他不能忍受世事的污浊,不能忍受苟且偷生的日子 。他只有一了百了 。
【对于屈原抱石投江的看法屈原该抱石投江吗】可他的一了百有有什么意义呢?他的宏图大志依然没有实现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一跳”,就是在逃避,就是在放弃 。用一死以明志,只是成就了自我,但并没有成就自己的爱与责任,他的祖国和那些老百姓,依然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许是因为,从古到今,都拥有“生命责任高于天”这样的观点,所以会为他以死明志而感叹而敬佩,我也从内心佩服他的这种宁折不弯的气节,但这这又怎么可以阻止我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前两天和一朋友聊天时也说到生与死这个又大又空洞的问题 。面对当前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孩子、房子、位子,这些事情在很多时候都感到如头上的几座大山,真有不想再活下去的念头 。但自己深知,这不可以,活在世上真的不止是为自己而活,也没有权力只为自己而活 。来到世间就有一份责任 。自己可以一了百了,可自己的家人怎么办?自己为人的责任如何尽?自己不可以放弃不可以逃避 。无论多难,都只能选择面对 。
当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们不能把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先贤能气节相提并论 。但我始终认为,有时候,以退为进不失为策略 。面对国家和个人的得失,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如果我们不放弃努力,说不定某一天,事情就有了转机,我们就可以看到柳暗花明 。屈原当年不跳江,结果又如何?我们不能猜到,但如果爱国,就不应该让自己来决定生死,而应该由国家来决定自己的生死,如将士的战死沙场,如文官的鞠躬尽瘁 。
如何看待屈原“抱石投江”?
(一)
一位胸怀祖国,对国家兴衰看得比生命还要重的人怎能面对国家的衰落而心安理得呢?虽然屈原沉江了,但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世传唱,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一个以死来诉说他的热情的名人,才得我们如此尊重 。
屈原的沉江,是他当时的无奈和悲酸,令我们后人永远怜惜,讴歌 。
屈原
所以我尊重他以沉江来结束自己失落的政治生涯 。
(二)
在第二次“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时屈原绝望了 。
我独步行在江边,江水滔滔,不知去向何方 。只因我不能改变忠直之心而随从世俗,必将要愁苦困顿而终身失意 。忠臣不一定受到重用,朝中奸臣当道,比干力谏纣王,却遭到剖心()()的酷刑 。历数前世全都如此混浊,我又能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