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她不惜与匈奴开战

东汉末期 , 北方内战连连 , 外患并未消失 。但自从一个人问世后 , 胡人纷纷避其锋芒 , 很少再犯中原 , 无论匈奴还是东胡 , 明显老实下来 。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先为汉相、后被追认为“魏武帝”的曹操 。
曹操在东汉末年 , 立足中原 , 并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 。之后 , 北方各胡人部落 , 对曹操毕恭毕敬 , 岁岁来贡“魏王” 。
连统一的大汉都敢侵犯的胡人 , 何以对中国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轻慢?
这就需要从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起着名外战说起——曹操北征乌桓 。
曹操北征遭到很多人反对 , 理由就是一个字:远 。但曹操力排众议、执意北征 。理由只有七个字:犯我者虽远必诛 。
《三国志》载 ,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 曹操出师北伐 , 他采纳了郭嘉的建议 , 丢掉辎重 , 军队轻装前进 。
八月 , 曹军兵至白狼山(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太阳山) , 在这里展开了与乌桓的决战 。
这是一场遭遇战 。袁绍的两个儿子和两个乌桓大将带领数万名骑兵迎面杀向曹军 。此时乌桓军兵力众多 , 而曹军人困马乏 , 很多人显出畏战神色 。
曹操登上白狼山 , 看出乌桓骑兵的弱点:单兵作战可以 , 整体作战散漫 。他看出敌人阵势不甚整齐 , 于是采取集团军“闪电战” , 以大将张辽、张合为前锋 , 列阵纵兵出击 。
【曹操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她不惜与匈奴开战】经过一场血战 , 乌桓军队大败 , 尸横遍野 。曹操的精锐骑兵虎豹骑“获单于蹋顿” 。主帅被俘 , 乌桓群龙无首 , 主力骑兵先行崩溃 , 《三国志》记载:“曹军追奔逐北 , 至柳城 。”
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 , 曹军乘胜追击 , 直捣乌桓老巢柳城 , 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县 , “虏众大崩 , 斩蹋顿及名王已下 , 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
至此 , 乌桓单于及其王室成员全部被斩 , 二十万乌袁联军成为俘虏 , 曹操等于一战灭了乌桓这支部落 。
之后 , 迁乌桓万余落于中原 , 残余乌桓族或被汉化 , 或融入其他胡族 , 退出了历史舞台 。
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元207年) , 曹军派人留守柳城 , 自己率军班师 。
九月中旬 , 曹军到达碣石(也就是今日辽宁省绥中县的万家乡)时 , 曹操极目远眺 , 但见惊涛拍岸 , 不禁壮怀激烈 , 写下“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千古名句 。
此诗与陈汤的誓言一样 , 展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气概 , 对汉魂大有裨益 , 所以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和敬仰 。汉民族高扬铁血之风 , 令人感佩 。
曹操统一北方、威望达到顶峰 , 四方藩国纷纷来贺 。
此时 , 已成为东汉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曹操干了一件希腊国君“海伦之战”式的壮举:软硬兼施 , 夺回被邻国抢走的本国名媛 。
东汉末年 , 天下大乱 , 北方匈奴趁火打劫 , 掳掠中原人 。其中 , 就有着名士大夫蔡邕的女儿——才女蔡文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