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其实是个预言家,他的诗词中准确的预言了李白之死

一代诗圣杜甫,活到现代变得很忙!他老人家时而端起了狙击枪、骑上电动车、吃上洋快餐,当过大侠,职场精英,泡过妞,唱过歌 。总之杜甫无所不在扮演过各种角色 。
今天夫子也凑个热闹,谈一下作为“预言家”的杜甫 。例如,作为李白铁粉的他,精准地预测到了李白的死期 。他在“三夜频梦”李白之际,作《梦李白二首》,反复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李白字太白,唐朝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当时消息闭塞的唐朝,甚至不比现在的当红小生差 。关于李白的很多事情,都为当时的人们津津乐道 。
御手调羹,国忠研磨,力士脱靴 。著名诗人贺知章更是称呼李白为“谪仙人” 。
李白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诗人在死因上却留给后人巨大的争议 。
李白死亡之谜
第一种观点,李白是病死的 。
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游侠心理占据上风,闻讯前往请缨杀敌 。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
李阳冰是李白族叔,他的文集《草堂集序》中也写道:“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 。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 。”唐代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序》,刘全白作《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李白死后一百多年,著名的学者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也曾说过“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古代文献所谓“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都明白地告诉人们,李白是病卒的 。
还有一种观点,李白不是病死,而是醉酒后溺死 。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疾亟”,刘全白《李君碣记》说“疾终”,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序》说“卒于此”,都不说得的什么病;为他撰集序与撰墓碑者也从未言及,而到了一百多年后,皮日休《七爱诗》中才突然冒出个“腐胁疾”,显然这值得我们怀疑 。
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号称“醉仙”“酒仙” 。他的众多作品也以酒为题 。如《将进酒》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叙赠江阳宰陆调》有“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 。《赠刘都史》有“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有“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月下独酌四》之三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
由此很多人都推断,李白之死和酒有关 。李白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 。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 。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显然这种说法更符合李白浪漫主意精神的传奇性,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
当然不排除人们不愿面对李白病死的结局,宁肯认可他入水捉月、羽化登仙也未可知 。
唐代项斯《经李白墓》里面的一句话“醉死此江边”很值得后人玩味 。
李白死完之谜,我们暂且不去深究,可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杜甫大人,摇身一变,化身伟大的预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