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全诗 人间重晚晴全诗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全诗 人间重晚晴全诗

全诗
深居俯夹城 , 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 , 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 , 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人间重晚晴”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创作的《晚晴》,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 , 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典型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绪心态 。
《晚晴》翻译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 , 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
《晚晴》注释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
晴:天晴 。
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
越鸟:南方的鸟 。
《晚晴》赏析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 , 上下两句也不相属 , 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 , 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 , 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 。这样虚实疏密相间 , 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 。
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 。“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 。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 。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 。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 , 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

《晚晴》创作背景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 。宣宗继立 , 牛党把持朝政 , 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他只得离开长安 , 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 。
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 。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
《晚晴》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
他擅长诗歌写作 ,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全诗 人间重晚晴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