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打理后宫的女官制度( 二 )


网络配图
六局之下,各掌四司,工作细化 。如尚食局,设尚食二人,正五品官职,负责膳馐、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 。下辖四司:司膳司负责割烹、煎和之事;司酝司负责酒酝、酏饮之事;司药司负责医方、药物之事;司饎司负责给宫人廪饩、薪炭之事 。四司皆设女史多名,负责记录事宜 。
生活于宫墙之内,服侍着帝王世家,女官们的工作又极为私密 。女官中有彤史一职,“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 。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闱起居及内庭燕亵之事,用示劝戒” 。她们用一种赤色管的毛笔,专门记录皇帝、妃嫔的日常起居,甚至包括皇帝的性生活都得一一记录存档 。
女官不同于下层宫女,她们是官,有官职,享俸禄 。官位高者,如刘宋、北魏、唐朝时的女官,官位可至一品 。这些女官在宫中受人敬重,在外朝也颇得朝官逢迎,有的女官因此得以干预朝政 。职位低者,如隋朝、明朝的女官,官位高者仅为五品,有些甚至不入品秩 。
女官又不同于嫔御,嫔御是帝王的妾,女官则是帝王的奴婢 。历史上,确有女官因为得宠而成为了妃嫔,但对于大多数女官而言,这或许也只是她们一生的心理寄托罢了 。稍有过错,女官还有被降为宫女的可能,甚至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凡宫人有罪者,发落责处墩琐,或罚提铃等名色以苦之” 。
女官的数量,各朝也有出入 。据史书记述:“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190人,女史50余人,皆选良家女充”;明初设六局一司,女官总数约300人,因为人员众多、官职纷杂,还出现了“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的现象 。
女官的归宿
女官虽然是官,但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帝王眼里,她们不过是婢女 。多数人的命运从踏入后宫的那一刻起便早已注定了,当她们耗尽青春、人老珠黄之后,或孤老于宫中,或被遣返故里,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荣登显贵 。唐人元稹有《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写尽了宫中下层女子的寂寥 。
网络配图
明初曾有规定,“令服劳五六载归其父母,从与婚嫁,年高者许归,留守者听” 。永乐延续了旧制,“其妇人入宫后,年至五十愿还乡者听;女子入宫十数年后,有识字人替用,愿还乡及适人者听从其便” 。老死的女官,“得归葬于父母家”;无所归者,抬至净乐堂焚化,“凡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于此焚化 。堂有东西二塔,塔下有眢井,皆盛贮骨灰之所” 。
有些女官因才学而得宠 。如南朝吴郡才女韩兰英,宋孝武帝时因献《中兴赋》被召入宫;齐武帝时任博士,教六宫书学;明帝时,用为宫中职僚,因其学问渊博、年高德昭,被尊为“韩公” 。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廷芬之女宋若莘(《旧唐书》作若华)、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学显于时,被德宗召入宫中,授以官职 。德宗每与诗臣唱和,必召5人前来助兴 。宋若昭历仕三朝,人皆称先生,后妃、亲王、公主相见皆行以师礼 。
有些女官因为得宠而显贵 。如唐朝女官上官婉儿,本是高宗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起草废除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诛杀 。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配没掖廷,因其“天性韶警,善文章”,而得女皇武则天赏识,“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艳)丽可观……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唐中宗时又获重用,专掌制诰,后被纳为昭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