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除夕晚宴古代皇帝们年夜饭都吃些啥

说到除夕夜的年夜饭不禁流起口水,现代人的年夜饭餐桌上也是鸡鸭鱼肉极为丰盛,对于吃货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时期食物的探索和研究,下面就来揭秘皇室年夜饭排场多浩大、食物如何丰盛吧 。每年的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饭究竟吃什么?有何特别的讲究吗?
网络配图
清朝的帝王们大都喜寒怕热,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才起驾回到宫中过年 。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 。
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 。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 。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 。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 。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 。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 。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 。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 。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 。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寝宫养心殿里饮一杯屠苏酒 。他专用的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称为“金瓯永固杯” 。金瓯寓意江山,“金瓯永固”意即“江山永固” 。
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 。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 。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 。儒家经典《尚书》阐释了“福”字的含义: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终 。按此说法,享福的前提是要长寿 。乾隆皇帝寿达89岁,儿孙五代同堂,居历代帝王之首,所以他晚年自认为五福俱全,自称是“五福五代古稀天子” 。
网络配图
除此之外,在过年的时候,皇帝也会放鞭炮、贴对联,不过,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 。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 。
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 。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 。只有年节,才特许后妃们陪宴 。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 。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 。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 。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凉菜、点心了 。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 。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
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是满族传统食物 。如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 。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 。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 。各种膳点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也都有尺寸要求 。所谓“鲍螺”并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鲍鱼、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也只吃松花江进贡来的银鱼、鲟鳇鱼 。这里的鲍螺,是一种海产品晾干后磨成粉做成的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