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由来 夏至的由来和风俗

立夏的由来 夏至的由来和风俗

【立夏的由来 夏至的由来和风俗】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 , 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这时 , 万物繁茂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人们往往会在立夏进补,以使自己的身子强健有力 。

南方大部分地区,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也迅速滋长蔓延 。客家人所居地方,立夏时节,已经完全进入夏季 , 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 , 开始消瘦,即“枯夏” 。但立夏过后,却是农耕时代,最需要人力的时候 , 人们希望借助于立夏“被养” , 强身健体 。另一方面,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的人们容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生疾病 。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佑平安、发财致富的良好愿望 。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 , 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 , 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 , 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人们还把将熟之小麦、大麦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麦之鲜;或用秤秤人之轻重以祈福 。立夏节民间严禁家人坐在门槛上 。许多人还习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 , 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