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特殊政策,西汉商人不许穿丝乘车

国有国策 , 大凡国策的制定 , 都必将影响国计民生 。天下之大 , 无奇不有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 有很多奇特的“特殊政策” , 如今看来 , 相当雷人 。
1、西汉商人不许穿丝乘车 , 东汉官员贪污得父子连坐
网络配图
汉朝初年 , 天下乱后方定 ,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宽纾民力,平抑物价,汉高祖刘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资治通鉴》卷十六记载 ,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 重租税以困辱之” 。吕后当政时更是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
这些政策使得商人的日子过得很憋屈 , 不仅“有钱没地方花” , 而且子孙后代都无缘于官场 。全社会都看不起商人 , 实在让商人很没面子 。于是 , 当时有骨气有志向的人 , 都不会去做生意 , 使得商业发展非常艰难 , 物资匮乏 , 连军队都缺少战马 。
《资治通鉴》卷五十还记载 , 东汉时期 , 政府规定 , 官员如犯了贪污罪 , 就会连累儿子一起坐牢 。“清河相叔孙光坐臧抵罪 , 遂增禁锢二世” 。这种连坐政策虽然也打击了当时的官场腐败 , 但也使无辜者受到牵连 , 很不通情理 。
网络配图
于是 , 到了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 “居延都尉范复犯臧罪 , 朝廷欲依光比” 。这时 , 新上任的太尉刘恺认为:“春秋之义 , 善善及子孙 , 恶恶止其身 , 所以进人于善也 。”呼吁政策“人性化”一些 , 这赢得了其他官员的赞同 , 一起说服朝廷废除了贪污官员父子连坐的“非人性化”惯例 。
2、北魏规定富人帮穷人 , 能官可兼多地职务多给薪俸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记载 , 公元473年 , “癸丑 , 魏诏守令劝课农事 , 同部之内 , 贫富相通 , 家有兼牛 , 通借无者;若不从诏 , 一门终身不仕” 。
北魏政府发布命令 , 号召老百姓重视农业 , 一个地区的富人同穷人要互相帮助 , 富人不能嫌弃穷人 , 富人有多余的耕牛 , 必须借给没有耕牛的穷人 。假如富人不肯借耕牛给穷人耕田的话 , 穷人告到地方政府 , 那么 , 就要处罚富人 , 处罚的方式是:富人的家人子弟 , 终身不许走仕途当公务员 。
【古代特殊政策,西汉商人不许穿丝乘车】有了这样的政策 , 哪个富户还敢不帮助穷人?这种朴素的古代“富人帮穷人” , 在政策层面上动真格的 , 相当雷人 。
网络配图
当时 , 北魏政府还有一个非常鼓舞官吏的政策:“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 , 兼治二县 , 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 , 兼治三县 , 三年迁为郡守 。二千石能静二郡上至三郡亦如之 , 三年迁为刺史 。”
只要地方官员有真本事真能力 , 把自己的属地管理得好了 , 辖地就可以越来越广、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来越多 。这在古代官本位的体制中 , 确属一种根本性的保障措施 , 激励性很大 , 对促进北魏吏治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