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被俘后曾试图假意投降孙权,孙权却杀了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将曹仁围困在樊城,曹操派于禁率军前去救援 。于禁到达前线后,因为碰到雨季,汉水暴涨,于禁的部队被洪水淹没,于禁被关羽生擒,跟随于禁出征的将领庞德也一起被俘 。
庞德本来是马超手下的将领,马超被曹操击败后投降张鲁,张鲁派马超率兵前往益州救援刘璋,抗击刘备,而马超到达益州后却主动投降了刘备,庞德则因病未能随军出征,留在汉中,曹操攻占汉中后,庞德归降了曹操 。而马超此时已经归降刘备,正在益州 。所以关羽希望庞德能够归降自己,而庞德却拒绝投降,主动要求杀身成仁,关羽不得已将他斩杀 。
【关羽在被俘后曾试图假意投降孙权,孙权却杀了关羽?】于禁则在被俘后主动请求投降,关羽接受 。而关羽正是因为接受了于禁及其所率军队的投降,导致军粮不足,从孙权的地盘抢夺粮食,孙权才派吕蒙偷袭荆州,最后关羽兵败被俘,被孙权斩杀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关羽在被俘后也曾试图假意投降孙权,再伺机逃走,但却被孙权所杀 。
从我们今天的认识来说,作为军人,战败被俘后投降,是比较丢人的,算是奇耻大辱 。不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投降也并不是不可接受的 。比如解放战争中,就有大量国军将领阵前起义,或者被俘后接受改造后实际上也投降了 。欧美军队更是大量存在当部队达到一定的伤亡比例,失去战斗力之后,军事条例规定允许投降的情况 。
在古代实际上也是同样的情况,投降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也是要看情况的 。比如说,于禁是曹操麾下所谓的五子良将之一,其中的张辽、张郃和徐晃都是降将,只有于禁和乐进是自己主动加入了曹操的军队 。张郃是因为战败怕被追究责任而投降了曹操,徐晃初从杨奉,曹操征讨杨奉,派人劝说后徐晃就投降了曹操 。
张辽投降曹操的情况与于禁投降关羽相似,本来他是吕布手下的将领,在曹操攻破徐州生擒吕布后,张辽也一同被俘,曹操劝说之后,才投降了曹操 。他投降曹操的时候,徐州已经被攻破,他自己的主公吕布也被曹操俘虏并斩首,所以他可以算是力竭势穷,迫不得已 。投降曹操后,也一直表现很好,很受曹操和曹丕重用 。
还有王朗 。孙策渡江平定江东的时候,王朗时为会稽太守 。下属都劝他说,孙策英勇善战,王朗是打不过的,不如向孙策投降 。但王朗认为,自己是天子任命的太守,不能不战而降,所以举兵与孙策对抗 。后来王朗兵败,被孙策所擒,孙策也知道他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名士,并没有为难他,而王朗实际上也是投降了孙策 。官渡之战时,孙策与曹操结盟,曹操要孙策把王朗送给他,孙策就送给他了 。华歆也是同样的情况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刘备一方 。刘备公元221年率军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麾下的将领黄权奉命率军在江北监视已经到达荆州前线的曹魏军队,刘备兵败后,黄权返回益州的归路被切断,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迫投降了曹魏 。刘备也并没有为难他留在益州的家人,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 。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不战而降,在进行了抵抗之后,确实是打不过对手,被对手俘虏之后投降,并不是什么太难堪的事,大多数人都是能够谅解的 。
于禁的出生年月不详,但他公元184年就已经主动投军,参加了鲍信的军队,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这时候他至少应当已经20岁左右了,那么到他被俘的公元219年,至少已经55岁了,实际年龄可能已经接近六十岁了,年龄应当与关羽、徐晃等人差不多,算是久经考验的老将了,又被曹操拜为左将军,是曹操十分重用的 。但他被俘后却投降了关羽,曹操非常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