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密们又在秀智商了

采访人员 | 查沁君
编辑 | 杨悦
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公务员省考,家住北京顺义区的秦奋,每天乘坐地铁去二十公里外、位于望京的一家线下共享自习室学习 。
“在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在这能逼着自己进入到一个学习环境 。” 2月22日下午,秦奋在这家自习室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说 。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旅游业受到重创,从事出境导游的秦奋失业了 。过去一整年,他都泡在自习室里给自己“充电” 。
目前已通过法考的秦奋还在做多手准备,接下来的目标是省考和注册会计师考试 。
秦奋不是孤例 。“内卷”一词成为热词,它背后映射的是当下年轻人的焦虑和生存状态 。“提升自己”、“投资自己”成为破除焦虑的重要选择,也是多位受访对象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
这种“焦虑”被创业者们瞄准,并发展成为一门生意 。
据中学空间创始人刘康灿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约有5000多家自习室 。疫情之后,自习室出现更大的井喷趋势,2020全年新增数量超过8000家,截至目前,全国约有16000家自习室 。
数量激增背后,自习室仍难逃“盈利模式单一”的窠臼 。其本质是基于二房东模式的共享租赁,营业收入主要依靠会员收入以及租金差价 。多位从业者向界面教育表示,自习室目前还没有看到其他的收入增长点 。
“刚需”手机扫码,面前的透明防盗门“噔”得一下打开 。
2月22日下午,界面教育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望京小街的飞跃岛自习室 。三百多平的空间被划分为开放座位低声区、深度学习无声区、6人学习室、12人学习室、26人学习室 。
每个学习区都有横纵数条长排书桌,被分割成若干个一米宽左右的“小格子间” 。为确保隔音效果,地面铺着地毯吸音,大家都默契地遵守墙上的规定,手机静音、保持卫生、勿吃食物等 。
据界面教育近期走访的北京多家共享自习室布局来看,除了沉浸式学习区外,共享自习室一般还设有公共休闲区,提供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沙发、储物柜、打印机等设备,供顾客在这里休息、吃饭、交流 。
付费共享自习室兴起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韩国等地 。当地大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隔音效果差,很多学生会选择以付费的形式结伴前往自习室写作业,例如韩剧《请回答1988》、日本电影《垫底辣妹》都出现过相关剧情 。
“东京城市人口和上海类似,但是地域面积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里面遍布着四五百个自习室 。整个东亚国家都是考试大国,远远还没达到饱和状态 。” 中学空间创始人刘康灿在接受界面新闻视频采访时提到 。

狗密们又在秀智商了

文章插图
“自习室行业在韩国和日本的市场空间确实非常大 。”飞跃岛自习室创始人荣富国亦有同感 。在他印象中,韩国有一家公司就开了360家门店,今年这一数字上涨至370家,“虽然增幅不大,但在疫情中还能保持上涨已经不错了 。”
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营销工作的荣富国,于2017年开始做酒店长租公寓的创业项目 。两三年时间开了19家门店,每个门店约三四百间房 。
2019年9月,创始人团队出来寻找新的创业项目,当时其中一个合伙人关注到付费共享自习室,荣富国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特别理解花钱去学习这件事情 。”
在对北京当时的自习室市场和消费人群做过调研后,荣富国才发现,“确实有很多用户有这个需求 。”国内公用图书馆和学校教室资源供给严重不足,“首图可能排队要排三四个小时才能进得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