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老师是谁,他是否接受过儒家教育?

在《三国》里,我们觉得最具仁德之人就是刘备,刘皇叔了 。这个刘皇叔是儒家理想中的典型仁君,故而在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 。明代的罗贯中之所以会塑造这么一个形象,就是出于对于圣君仁主的渴望与期许 。
那么,刘备的老师是谁呢,他是否完整的接受过儒家教育?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记载 。
根据《三国志·卷三十先主传》记载:“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老师是卢植,此人正是东汉有名的大儒 。而在《三国演义》里则是如此说的,“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瓚等为友” 。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多了一个郑玄 。很多人觉得似乎《三国志》更可靠些,《三国演义》里加了郑玄,无疑是罗贯中为了抬高刘备的分量故意加上去的 。我们不能肯定是否这样,当然也不能否定 。

刘备的老师是谁,他是否接受过儒家教育?

文章插图
无论刘备的师父是否是郑玄,都没有关系 。因为我们今天讲的不是刘备,而是郑玄 。即便他没有当过刘备的老师,也不能减弱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
说起这个郑玄,可是个传奇人物 。他生于公元127年,卒于200年,享年73岁,正好与孔子同寿 。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经学大师 。我们知道汉代经学非常的兴盛,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 。汉朝皇帝为了凸显儒学地位,特意在朝廷置博士官,用以专门研究与传承儒学 。很多人毕生能够研究透一部经已经是硕学大儒了,所以有皓首穷经之说,也就是从幼童开始学习,到了晚年头发白了才能掌握一部经典 。但这个郑玄呢,兼通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可以说是一位天才,因此有“经是郑学”的说法 。
很多伟大的人物在幼年时往往有超出凡人的表现,郑玄也不例外 。他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数之学,八九岁就能精通算术 。十二三岁时,就能讲诵《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了 。我们固然会惊叹郑玄的才华,当然这除了天赋之外,更多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根据《太平广记》记载,郑玄十一二岁时随母亲至外祖父家做客,客人都衣着华贵、夸夸其谈,而郑玄母子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郑母对此面有羞赧之情,就鼓励郑玄表现一些才气来为自己长长脸 。但郑玄觉得这太过虚荣,于是便说:“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
郑玄十六岁时,不仅经精通儒家经典与古代的典章制度,就连谶纬方术之学也是非常的精熟 。因此渐渐地开始声名远播,人们直呼其为“神通” 。到了十八岁时,为了贴补家用,他只得出仕,做了乡啬夫,由于在任上勤勤恳恳,风评良好,故而不久后便升任乡佐 。但他意不在升官发财,而是醉心于学术 。故而在二十一岁时,入太学,拜第五元先为师 。
他师事第五元先之余,又从东郡张恭祖处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 。第五原先所授为今文经学,而张恭祖所授位古文经学 。正是此番求学经历,使得郑玄能够兼通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经过了孜孜不倦的学习后,郑玄的经学造诣在山东(函谷关以东)一带已经无人能出其右了 。
刘备的老师是谁,他是否接受过儒家教育?

文章插图
这时的郑玄足以能够开宗立派,但他还是不满足 。于是通过好友卢植,拜扶风马融为师 。马融是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门徒数千人 。由于马融是大佬级的人物,弟子众多,再加上他生性娇贵,因此往往在讲学时后置女乐,前置绛帐 。郑玄入马融门下三年,一直不为其所重,只能通过其高徒转相授受 。直到有一次,马融遇到了一个“浑天”难题,众人推荐说郑玄精通术数 。于是便请来了郑玄,果不其然,问题顷刻之间便得以解决 。马融不得不对其另眼相看,此后越来越重视他 。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七年,因为母亲年迈,故而须回家奉养,便向马融请辞 。马融感到郑玄是个不世出的人才,认为其将来必会超过自己,故对弟子们感慨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郑玄从马融处学成归来后,遍注群经,以至于时人称之为“郑学” 。正如《后汉书》所总结的那样:“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就连四世三公的袁绍也对其礼敬有加,赞扬道:“吾本谓郑君东州名儒,今乃是天下长者 。夫以布衣雄世,斯岂徒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