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会,形容离婚的成语有什么?

如梦令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旨

冯佳会,形容离婚的成语有什么?

文章插图
直接复制的百度百科,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 。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 。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
曲牌由来编辑〔题考〕 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 。或云:「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 。」此调复加一迭者,名﹝如意令﹞,盖唐武氏有﹝如意曲﹞词名两袭之 。(见毛氏【词学全书】)考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或谓苏轼以其词中有「如梦如梦」迭句,而改为﹝如梦令﹞,是此调始于五代,已无可疑,惟调名﹝如梦令﹞,或创于宋,未可知耳 。此外本调复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作法〕 本调三十三字 。通体以六言句为主 。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 。本词「绿」字,盖以入声作平声也 。且此二句例用对偶,故于平仄尤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则更工矣 。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 。第四句及末句,与第一、二句相同;惟第三字宜用仄声,第一字宜用平声耳 。第五、六为两字迭句,叶韵;通篇扼要之句,最宜注意 。2曲牌韵律编辑莺嘴琢花红溜⊙仄⊙平平▲(仄韵)燕尾剪波绿皱 。⊙仄⊙平⊙▲(叶仄韵)指冷玉笙寒,⊙仄仄平平(句)吹彻小梅春透 。⊙仄⊙平平▲(叶仄韵)依旧,平▲(叶仄韵)依旧,平▲(迭句)人与绿杨俱瘦 。⊙仄⊙平平▲(叶仄韵)3名作赏析编辑五代·冯延巳《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宋·秦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清·纳兰性德《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1] 李清照作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尽兴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秦观作品遥夜①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③,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①遥夜:长夜 。②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③ 寐:睡觉 。【译文】长夜漫漫,四周沉静如水 。北风紧吹,驿亭深锁 。我从睡梦中惊醒,只见一只老鼠正在油灯下偷窥 。风霜送来清晨的寒气,透过被子都能感觉到 。正在想睡而不能入睡之时,门外马声嘶鸣,赶路的人们已经起来了 。【赏析】“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吹过这古道的驿亭和暂歇驿亭的行人 。“如水”、“风紧”,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种强烈的空间的挤压感 。似一股无形的力在肆意捏挤,取境也随之由远拉近,凸出一个特写:驿亭紧闭的大门 。那般突兀,那么引人注目,空间的闷压至最大限度 。作为一个审美对像,“驿亭深闭”既是现实的意象,也是心灵的象征 。在新旧党争的政局变幻中,词人无辜受害,如今身坐党籍,艰难跋涉在贬途中,身心憔悴,纵有满肚的不平又不敢铺展 。词人的心情从这纯粹的景语中已暗示出几分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驿亭的深闭阻隔了外界的喧嚣,寂寥之中劳累的词人也开始悄然入梦 。诗人梦到了什么渺然不可追考,也无须乎落实 。描写梦境,寄寓悲思之作,几乎贯串了词人的一生 。这是由他一生沉郁,特别是政治上遭打击后远谪蛮荒,痛感人生无望的独特心境所决定的 。如“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梦扬州》)、“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阮郎归》)、“一觉相思梦回处,连宵雨,更那堪,闻杜宇”(《夜游宫》)等等 。“古之伤心人也”惟有希冀一个个好梦消释现实中无法消释的无限悲慨 。然而“梦破”二字,又流露出许多烦恼意绪 。它推动着词意的递进:心魂从梦中归来,往事在梦中幻灭,萦怀往复,给全词带来了更为浓重的悲剧气氛 。接着,作者通过醒后之所见、所感再加渲染 。“梦破”大约与鼠有关 。老鼠半夜出来偷油吃,不免就弄出些声响来了,鼠惊人梦,人醒鼠也当惊,可它并未立即逃藏起来,还垂涎于那盏灯油 。又不免惶恐地窥觑着这盏昏暗的油灯和惊梦初醒之人 。一个“窥”字,用得十分传神 。“鼠”之敢对人“窥灯”,可见驿亭之荒凉破败 。唐代杜甫《北征》中写旅途所见:“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野鼠见人时不惊不藏,竟交其前足如人之拱手,自立于乱穴中间 。见出荒山之无人、战争的创伤 。诗心词境,传神而妙 。再说梦回之后的词人 。孤灯照壁,再也无法成眠,只觉得薄薄的衾被已挡不住寒意侵身,一定是外面下了霜,才送来这寒气逼人 。这两句写所见、所感,驿亭之简陋,词人之孤独冷寂,不言而喻 。王国维说秦观晚期词境变而为“凄厉”,此其一斑 。纳兰性德作品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赏析】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 。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 。“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 。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 。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 。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 。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 。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 。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