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孙子兵法》真是孙武所著吗?( 三 )


网络配图

1923年 , 张瑞玑辞职回家专门研究整理这些汉简 。张瑞玑去世后 , 其子张联甲遵照父训 , 终将此书竹简整理成册 。“文革”时期 , 张联甲恐汉简兵书“惹祸” , 采取“毁简保兵法”策略 , 主动将竹简烧掉 。在“红卫兵”监督疏忽时 , 从火中抽出一捆即将点燃的竹简(即“八十二篇”中的第三十一篇) , 从而幸运地保存了一件汉竹简原物和张瑞玑父子书理竹简的墨迹手稿 。如今 , 这些珍贵的保存在了张家第三代张敬轩手中 , 被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宝库中崭新的华章” 。
如果这些文物被证属实 , 那么《孙子兵法》应该是八十二篇而不是十三篇 , 然而这则轰动一时的消息没过多久 , 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专家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考证 , 结果发现漏洞百出 。
其一 , 张瑞玑之后的身世是否属实?据考证 , 张联甲与张瑞玑根本无血缘关系 , 所谓张联甲是张瑞玑的儿子之说纯系捏造 。这就使“张氏三代护国宝”的故事不攻自破 , 汉简来自“张氏家传”的说法也就成为无稽之谈 。其二 ,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 竹简在没有科学储藏条件的情况下 , 在地上经历二千年而不腐是不可能的 , 何况是经历了那么多折腾而保存完好 。其三 , 张敬轩拿出的所谓抄自其父于“民国十二年”的抄本原件 , 据专家考证 , 实际上是抄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 这说明抄本也不是真品 。其四 , 先秦著作一般不是出自一人之后 , 大多为同一派系的人累世完成 。
即使是《孙子兵法》“十三篇” , 也可以看出有后人增益的成分 , 何况是篇幅更多的“八十二篇”!而据张敬轩介绍 , 孙武不仅独立完成了八十二篇巨著 , 还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孙武兵法》 , 这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合常理之处 。
孙子兵法究竟是不是孙武所做呢?我们或许还需要更多的资料的发掘 。期待我们早日解开这个世纪谜团 。
【探秘:《孙子兵法》真是孙武所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