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的来历100字( 二 )


《礼记·郊特牲》: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者,接也 。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
《礼记·月令第六》:“孟冬之月时,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
这两段记载描述的是,古人每逢岁末时期便来到宗庙,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这些祭祀仪式,又被称之为“腊日之礼” 。
大家要注意一点,唐朝之前,进入腊月的节日便是“腊日礼”,但并没有固定至哪一天 。直到南北朝时,“腊日礼”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 。
所以3000多年前,中原百姓就已经自发举办岁末祭祀活动 。这才会让腊八节传入中原之后,迅速成为带有中国特点的节日 。
此外,唐宋时期,佛教进一步与中原文化融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人,开始将腊八节与“腊日之礼”当成一个节日来过 。
明清时节,除了腊八节之外,还增加了小年祭灶,或其他带有不同地区风格的节日风俗 。
如此说来,腊八节虽是“舶来品” 。但是在中国古代,也有与之相同的典礼活动 。这样腊八节传入中国后,才不会水土不服,而是迅速地“入乡随俗” 。
以上就是腊八节的起源以及这个节日传入中国之后,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 。
对长辈而言,一旦过了腊八节,就会期盼游子们回乡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们来说,腊八节将至,也即将开启春节的序幕 。热热闹闹,阖家团圆的记忆,随之涌上心头 。
到了今天,生活条件变好,想吃什么都可以随时买到,腊八节则变得越来越世俗化 。
可是在今年倡导就地过年的前提下,腊八节则显得意义非凡 。纵然与故乡相隔千山万水,只要大家带着对生活的期待,就会与父母长辈的心连在一起 。
今日的远离,是为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数九寒冬的腊月,腊八粥里也有浓浓的归乡之情 。
参考资料:《荆楚岁时记》《礼记·郊特牲》《礼记·月令第六》《关于腊八节的起源与风俗》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的寓意是什么3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
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
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
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