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驼羊智商( 二 )


同样是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整理收纳师的培训市场也很火热 。
决定入行后,90后女孩蔡文静报了一个价值5880元的考证班,却感觉中了圈套 。
“讲的都是过时的技巧,例如器皿要按‘里高外低’摆放,我对上门服务、空间规划还是一头雾水 。”更让她气愤的是,协议上写明,证书由省家政协会联合认证,结果只是请协会的老师讲了一堂课 。
不仅是劳动者,用人单位也会对新职业证书的含金量“心里打鼓” 。有5年从业经验的沈熙,目前正经营一家收纳工作室 。她告诉采访人员,有的顾客只认证书,所以起初招聘员工时也看重证书,结果发现大多名不符实 。“行业太新了,证书口碑难有保障,现在我更看重学历、工作能力和经验 。”

北京驼羊智商

文章插图
北京拙朴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谢燕萍分析称,不规范的新职业证书会扰乱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不仅浪费了劳动者的时间和金钱,也增加了企业的人才甄选成本 。
“考证乱象不利于新职业长远发展 。”王霆认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新职业、新工种的社会认可度就会降低,更不利于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水平提升 。
人才评价权放归市场后,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不能缺位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全部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
一方面是新职业不断涌现,一方面是人才评价权放归市场,在就业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的同时,如何为松绑的发证市场“把关”?
“在国外的很多领域,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名企发放的技能认证具有很大权威性 。对于新职业来说,如果头部企业的评价标准能率先在行业中得到认同和推广,或者由大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将有助于统一标准的形成 。”王霆说 。
“政府的退出只是角色转换,即从评价者、发证者转向证书市场的监督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王霆认为,相关部门在充分放权的同时,也要把好入口关,从严遴选、发布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实行备案及黑名单制度 。同时,加大公共服务力度,搭建国家级的技能水平查询平台,甚至囊括职业路径、指导工资等更多内容,实现动态更新可溯源 。“有效的市场信号将起到引领作用,让劳动力供求双方回归理性 。”
王霆还表示,对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发证主体的监管不能缺位 。机构本身也要加强自律,通过系统调研,厘清新职业的相关劳动信息,回归服务行业发展的初心,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
“对于无须准入门槛的新工种,如果培训机构模糊概念,变相开展资质许可和认定,其行为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能涉嫌民事欺诈 。”谢燕萍提示新职业从业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职业规划,不要盲目考证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采访人员 陈曦)
北京驼羊智商

文章插图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