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庵 , 就在穹窿山的脚下 , 是一座小小的寺庙 。
穹窿山的茅蓬坞景区 , 有一个见闻馆 , 就是为了存证“建文帝谜案”、解密建文帝谜踪而建 。显然 , “见闻”二字取“建文帝”之谐音 , 另有“增见广闻”的深意 。从见闻馆出来 , 我倒觉着 , 穹窿山的胸怀是宽广的 。它没有武断地下结论 , 以肯定的口气说建文帝就一定隐居于斯 , 只是给建文帝的传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 不像这些年为了名人故里而争得不可开交的一些地方 , 为了所谓的历史资源而撕破脸面 , 或者弄虚作假 。那样做 , 才是更大的笑话 。
如果建文帝真的隐居于斯 , 莫非 , 是想研读兵书、重振山河?
历史 , 总是让人如此无解 。
伍
穹窿山 , 也是琴家的归隐之地 。这是我无意间知道的 。
2016年初夏 , 我去苏州工业园区水墨江南小区的石湖琴社喝茶 , 和青年琴师吕继东谈及穹窿山的隐逸文化时 , 他随手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大还阁琴谱》给我看 。翻阅之际 , 听见他说:徐老先生晚年就隐居在穹窿山 。
这多少让我有些始料未及 。
也许 , 是这册影印、竖排的琴谱来得太突然了 。不过 , 这样的不期而遇 , 为我开启了寻找穹窿山古琴史的大门 。如果要追溯的话 , 最早的要算三国时期东吴名相顾雍 。他曾在小王山顶临风抚琴 , 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小王山 , 是穹窿山脉的一个小山头 。自古以来 , 琴乃隐者的标配 。既然穹窿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以隐逸文化而闻名的江南名山 , 那么 , 穹窿山一定于冥冥之中等待着一位琴师的到来 。
1644年 , 徐青山终于来了 。
这位青年时期有过两次武举考试经历并中举的太仓人 , 在报国无门的绝望之际 , 选择了穹窿山 。他本名徐上瀛 , 后改名谼(hóng) , 取号石帆山人 , 别号青山 。从这一年起直到他逝世的十多年间 , 他一直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 。当然 , 他的人生道路之所以选择琴隐 , 与他出生在琴风浓厚的地方有关 。他先后受教于陈星源、张渭川、严澄等名家 , 常常以琴会友 , 与朋友一起探讨琴学理论 , 后与同道者结成琴川琴社 , 人称“虞山琴派”集大成者 。隐居穹窿山后 , 他总结多年的弹奏实践 , 辑成《大还阁琴谱》 , 他的另一部著作《溪山琴况》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 , 提出了“和、静、清、远”等二十四要诀 , 是中国古琴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 影响了清、民国琴坛三百年 。
2016年中秋节后的两天 , 吕继东在穹窿山策划举办了一场古琴雅集 , 担纲者是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朱晞 。不仅如此 , 旨在传承、传播古琴文化的苏州古琴研究会也落户穹窿山 。
琴声自会消散 , 一如名曲《广陵散》 。
但 , 多年以后在穹窿山复又弹响的虞山琴声 , 则是当代琴人对古代琴家的遥遥致意 , 仿佛一场穿越时光长廊的对话与交流 。
穹窿山的隐逸精神 , 更加深了 。
陆
明代的苏州文人吴宽写过一首《登穹窿山》诗 , 开头两句:
我闻吴中谚 , 阳山高抵穹窿半 。
壮哉拔地五千仞 , 始羡吴中有寺观 。
这里的“谚” , 就是吴地谣谚“阳山高万丈 , 不及穹窿半截腰” 。
尽管穹窿山享有“吴中第一高峰”之称 , 但在我看来 , 最弥足珍贵的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所传递出的气息 , 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安静 , 甚至寂寥 , 十分吻合“苏州智慧山”的命名 。智慧 , 是一个虚妄的词 , 也是一个可以落到实处的词 , 而一个个归隐穹窿山的人 , 就是不断引领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一盏盏烛火 。
2021年的夏秋之交 , 当我遍览穹窿山的苍松翠竹并与一只山鸡不期而遇时 , 我忽然发现 , 这里太适合一个人修身养性了 。尽管在这个加速度的时代里没有人愿意过上真正离群索居的隐者生活 , 但是 , 偶尔在穹窿山的深处听听鸟鸣 , 俯下身来与一株小草对视一会儿 , 看一条小溪潺潺而去 , 也许都能让我们疲惫的内心获得一份来自隐忍的加持 。(责编:孙小宁)
- 玉溪特产有些什么美食 玉溪特产
- 路亚的手法 将路亚推广的人是谁
- 6个月的哈士奇怎么养
- 金毛的养成计划
- 新手养金毛狗五大忌
- 禹州特产小零食 禹州特产
- 宁波定向招生什么意思 宁波定向生每个人都能填吗
- 腌糖蒜,蒜泡水多长时间 去年泡糖蒜的水今年还能用吗
- 半入耳和全入耳蓝牙耳机 半入耳和全入耳的区别
- 满口的仁义道德原文 满口的仁义道德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