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读后感100字 《穷人》读后感( 二 )


贫穷,不是他们的错,是这种农奴制度让他们没有办法通过劳动致富,虽然兢兢业业工作,但还是只能住窄小肮脏的出租屋,穿着破靴子,最终让爱情败给了面包,仅仅苟延残喘的活着 。
《穷人》读后感2
本书主要讲述了是一位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 尤努斯成功打造小额贷款新模式——格莱珉银行 。他开创和发展了“小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20xx年,为表彰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如今,由他倡导的小额贷款运动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上亿人口正从中受益 。
正式阅读前,看了翻译人员的前言,《穷人的银行家》的译者,被誉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女士,读完后“充满激动和崇拜”,““我从未这么崇拜过一个人!这个人太棒了!”所以,是带着好奇的.心态进行阅读的 。
他是一个达则兼济天下、悲天悯人的仁者 。创办格莱珉的起因便是自己在堂皇的教室教授天花乱坠的经济学理论,而对面由于饥荒涌入城市的贫民却在麻木中死掉 。这让他震惊,让他慌张 。他是一位真正富有同情心的人 。他本可以做一名生活的旁观者,凭借自己的学识继续在学院教授,也许会获得以经济理论为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靠自己卓越的经济头脑,在商场打出一片天下 。但是他都没有,他受自身的责任感的驱使,深入乡村找寻帮助极其贫困的人们的方法 。他认为“无视贫困、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苦与愿望是经济学的失败!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他不愿也不要再漠然地面对孟加拉的贫困,他在帮穷人走出贫困,也在帮自己走出“贫困” 。
他是一个对于理想敢于追求和实现的勇者 。在外有孟加拉动荡的政局、频起的政党纷争、盛行的风造成的国际援助通道的受阻,内有孟加拉固有文化的妨碍、当地政府的刁难、宗教人员的劝阻等困境下,尤努斯倚靠其执着和胆识,使格莱珉在困难中走向成熟 。他敢于挑战孟加拉的男权主义,只把钱贷给妇女;也敢于使格莱珉银行独立于司法之外,给借贷者以无穷信心;更加敢于积极面对国内外挑战,坚持以格莱珉独特的方式运作 。格莱珉银行一直执着于一点:我们是一家乡下人的银行,是为乡下人服务的 。这不是一条平坦之路,尤努斯却能够渐行渐远 。
《穷人的银行家》让我看到了即便在如此现实的社会,也不乏真心为底层人民摆渡的有心者,很欣慰,很崇拜 。不过,个人还是觉得尤努斯有些观点太过偏激 。比如,他认为,“所有人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穷人活着,这个事实就清楚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虽说,这个观点有积极的意义,他善于看到一切潜在的可能性,无论有多渺小细微,这也是他能带着格莱珉一起走下去的很好证明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能力只是生存的必须,而非脱贫的必要 。我们所处的是个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穿兽皮打飞鸟茹毛饮血的时代了 。虽然对穷人的培训会存在他提出的那些弊端,但“存在即为合理”,适当的培训会提升穷人的技能,令他们更有效率的摆脱贫困,获得更高层次的生活 。
再联系下我们国家的实际 。我国大约有九亿农民,“三农”问题被提上日程好多年了,仍然有待考量 。个人认为倘若可以引进格莱珉模式,前景还是有看头的 。虽然大部分农民对于接待的机制及运行流程没有专业化的深入了解 。可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是一个“面子社会”,欠债不还的人除非破罐子破摔,否则肯定是生活不下去的 。尤其在农村,几乎一个村子里面的所有人都是老相识,村西头丢只猫,不到一天整个村庄包括相邻村庄的人都会妇孺皆知,大家对自己的名声是十分看重的,因而坏债的情况不会成为大问题 。只是,从20xx年尤努斯的被迫辞职来看,格莱珉银行作为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一个组织,其所具有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是会让政府细细琢磨的 。我国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希望政府能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转变职能,放开手让真正有效的工程达到惠民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