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危害有哪些 干旱的危害有哪几种( 四 )


举例来讲 , 山东省东营市年降水量约600 mm左右 , 但全市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为1885mm;青岛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8mm , 而实际蒸发量是1000~1100mm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这个情况 。但这在水源较丰富地区 , 不会成为问题 。
问题是旱区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 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 , 最低只有4-5mm;而年理论蒸发量高达2800mm 。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 该地区的理论蒸发量达到3000mm以上 。甘肃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13mm , 理论蒸发量高达2646mm , 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景泰县年降水量182.4mm,年蒸发量3000mm 。陕西延安地区的吴起、延川 , 原本年降水量450mm(绿化前) , 年蒸发量为1400~1700mm 。青海海原年平均降水量360毫米 , 年均蒸发量2200毫米 。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红寺堡 , 年均降雨200毫米 , 蒸发却超过2000毫米 。我国三北地区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
蒸发量分为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 。理论蒸发量是指地面水分充足时的蒸发量 。在旱区 , 本身水源缺乏、实际蒸发量很小 。但蒸发有一个贪婪的特性 , 就是它不达到理论蒸发值是不会罢休的 , 它一定会抽走旱区土地的最后一滴水 , 就像要吸干人的最后一滴血 。一个地区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必定会走向终结 。
蒸发这个过程 , 除了受热、风影响外 , 也受地被物的影响 。如果地面上有覆盖物 , 蒸发就会被阻滞 。西部旱区有一种耕作制度 , 叫砂田法 , 就是农民在农田排满石块 , 让作物在石缝里生长 , 他们叫“压砂保墒” 。但这种阻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做法 , 只是单一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能够以综合作用的方式改善地区环境的 , 是林、灌、草这种大规模的地被物 。林灌草还会降低风速 , 也有减少蒸发的作用 。
图5 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的“压砂保墒”
旱区 , 包括沙区 , 必须通过发展植被 , 创建绿色环境 , 为自己开辟生路 。消极地保存地下水 , 不发展植被 , 只能加剧干旱化 。
但是 , 用植被阻滞土壤水分蒸发 , 又会产生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是水分通过植物体的生理过程的散失 , 也是水源散失的一个途径 。这正是一些人反对在旱区植树造林的理由 。
据园艺部门的试验 , 在覆盖的条件下 , 土壤水分损失仅为清耕的1/3 , 覆盖5年后 , 土壤水分平均比清耕多出70% 。
我们没有找到干旱地区的裸地水分蒸发量与覆盖植被后的蒸腾量的比较研究数据 。但一些零散的关于一些树种耗水量的研究数据都说明 , 树木蒸腾耗水实际是非常有限的 , 可能在200-300mm(不确定) , 这使我们断定用植被阻止土壤水分蒸发 , 是划算的 。
还有 , 这个蒸腾与蒸发有着本质的不同——蒸腾作用完全把水分蒸发这个纯粹消耗水资源的作用 , 替代成了可产生多种对人类有益效用的过程 。这些效用 , 其一是生产产品——木材、粮食和其他生物质;其二是植被固沙、保土、肥地;其三是产生正面气象效用 , 其原理我们归纳为“三增三降” , 这个尤其重要 。
森林生态系统不能根本扭转大气环流 , 但可加大大气环流下垫面粗糙度 , 增加大气湿度 , 和增加空气中的凝结核;还可降低地表温度、降低近地气温、降低近地风速 。这里归纳为“三增三降” 。这个“三增三降”的核心效果是增雨 。
2.2 旱区造林有增雨机制
这一增雨效果是基于降水形成的以下三种机制 。
一是湿气冷热交汇形成降水 。森林植被可增强湿气的冷热交汇 。
二是水汽阻隔降水 。当水汽大量被阻 , 也会形成降水 。森林增加下垫面粗糙度 , 会强化这种阻隔作用 。
三是凝结核降水 。人工降水就属于凝结核降水 , 这时的凝结核是人工释放的碘化银 。森林因光合作用能释放大量的凝结核 。只要有凝结核 , 空气湿度达到30%以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 。这也是林区水多的根本原因 。
通常认为沙漠种树会因蒸腾而消耗水资源 , 这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 , 忽视了森林植被规避土壤蒸发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