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饲养哈士奇应该注意的事情( 三 )


尽管如此,他们说,比起台下排练,大概率还是上台表演的版本更精彩,“会把最好的状态留给上台那次” 。“我俩都是有点人来疯那个劲儿,一碰见观众,就会把百分之二百的状态拿出来,是演出型的 。就像我俩最后一个作品《悟空》……”
《悟空》是两人在比赛录制过程中最难过的一关,难在没东西,“明天要演了,现在还不知道演啥呢”,再加上熬夜,精神状态也已经不好了,“整个就是无助” 。
在阿球看来,《悟空》这样一个时长18分钟的作品,已经很难用单纯的Sketch的创作逻辑来概括,在强烈的「表达欲」和「观众共鸣」之间找到交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演员和创作者都容易掉进去,入戏太深 。对他来讲,也只能尽可能把自己拔出来,从一个「专业观众」的视角,同编剧和其他幕后人员一起,为他们的「最后一搏」保驾护航 。
录制当天可以算是《悟空》的「首演」,靠着两人的信念、队友和幕后工作人员无条件的支持,再有积攒下来的观众喜爱加持,硬是撑了下来 。两人形容,“能演下来就觉得不错了,无法想象上来还有笑声,暗自,眼泪就已经打转了,那一刻真的百感交集 。”
感受万千中,背后积蓄的情绪,有一部分来源于「三板大斧子」的伙伴,蒋龙和张弛说大家是“一帮知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说是过命的兄弟不为过” 。
几个赛段都像「战场」,大家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拼命,一起把《悟空》这个作品撑下来,“等于说根本不能演的一个情况下,大家还在互相支撑着,都不睡觉” 。
【三伏天饲养哈士奇应该注意的事情】胡子、铠甲上身,顶着复杂的妆容,没怎么睡觉,彩排不顺利演到一半就停了,队友们又要去把妆卸掉,“欧剑宇在后面赶场的时候,腿上两块肉都磕掉了”,蒋龙正在琢磨谁在后台“叮咣的”,结果看见欧剑宇上来,两个膝盖受伤,第一反应却是问“我把琵琶摔坏了,这怎么演啊” 。
叶浏那天则陪着他们从前一天排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回酒店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哟,我今儿好像生日”,之后还帮着他们打打剧本,8点接着录制 。
于和伟作为领队,也不遗余力地帮助指点他们 。《悟空》离正式登台还有两三个小时,在备战间,“于老师就把那些他能想到的、在短时间之内我们能改的问题都说了”,尽管那边导演已经在催着他入场了,“于老师都没理那边,专心致志地说这块儿怎么着,那块儿怎么着,真像自己上大学的表演课老师一样” 。

《悟空》剧照
毕业大戏时,「三板大斧子」的他们想邀请于老师一起参演,又觉得不好意思 。于和伟看完之后肯定和鼓励了他们,听到他们的小心思便马上同意了 。不仅同意,“还演了那么长,还那么用心,还自己设计了台词,还空气掉凳”,蒋龙说到这,两人都笑了,张弛说,“让影帝跟我们演掉凳,就像一个小孩要求家长,家长还得陪你玩” 。
为了让于老师出演,他们写了七八个版本,后来于老师在他们的基础上自己改了一版,当天晚上回到酒店又自己研究,改完之后说第二天再排一下,说的是“我有一些小改动,有一些小想法,跟你们对一下”,张弛忍不住啧啧称赞 。
按蒋龙的话说,“你们期待的于老师,在我们这个决赛舞台上都有了” 。

表演与未来
一路比较「顺利」地推进赛程,对蒋龙和张弛来说,更是一种在表演上的历练,一种对喜剧审美的丰富 。
在两人合作的作品中,他们互相说出了对方最喜欢的那个,张弛是《这个杀手不大冷》(以下简称《杀手》),蒋龙是《最后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