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养哈士奇( 四 )


今年23岁的于晓昀,是这里为数不多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员 。他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 。去年夏天成为一名宠物殡葬师 。在那之前,他在昆明一家殡仪馆工作过半年 。
在国内,宠物殡葬行业刚刚起步,与之不同,人类的殡葬生意已然成熟 。从实习到半年的正式工作的半年间,于晓昀经历过几百场葬礼 。在人类丧葬“一条龙”的服务里,于晓昀充当着流程上的一颗螺丝钉,负责记录客人的需求 。逝者家属想要多大的厅、计划采购多少鲜花、通知多少来宾,甚至,要办得多么豪华、多么隆重,都由他记录、配合 。
“看多了(人的丧事),感觉不纯粹 。”于晓昀说 。在他的观念中,人类的殡葬由于有了宾客的参与,哀思和情感被稀释了 。许多对故者的哀思并未发生在丧事现场 。因为在丧事现场,死者亲属忙着照顾参加葬礼的客人,往往来不及悲伤 。
给宠物处理身后事就不一样 。在这里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看过无数人在宠物身体被焚化前,专注地与宠物告别 。
每天邻近傍晚6点,一辆装载宠物遗体的面包车会从殡葬服务中心,运往专门的火化地 。几十公里外,主人可以通过火化室的摄像头和现场工作人员的视频记录,目送故宠进入火化炉 。昌平区的另一处宠物殡葬场所,火化炉就设置在附近 。一个女人在焚化炉旁准备送别自己的猫咪时,和工作人员说了好几次:“等会儿,再等会儿 。”她想再多看一眼 。
经过高温焚烧处理,宠物们的骨灰被工作人员收好,碾碎,装入盒中,送还主人 。有时候,烧出来的骨灰并不纯粹,那些出现“异物”的骨灰背后,藏着许多温情故事 。
于晓昀在一只小狗的骨灰里见过一颗小小的钢钉 。那只小狗生前做过手术,钢钉衔接起他残损的骨架 。那颗钢钉被单独从一堆灰白的骨头中挑出装好,最后和那盒骨灰一起,成为主人回忆故宠的两件信物 。
这里还曾送走过一只24岁的白猫 。换算成人类的寿命,它已经活了114岁 。它的主人张阿姨一家视它为亲人 。这只白猫天生丧失听力,为了不让它受到惊吓,他们尽量不从它身后接触它 。张阿姨每天下班后,还会亲自给猫猫做一顿饭 。待它火化后,白色的骨灰里出现了酷似绿松石的蓝绿晶体,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解释原因 。
京郊一处宠物墓地,一位信佛的女人来火化一只白猫 。等待的过程中,她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天天念经,猫就在一旁听着 。等骨灰出来,一颗纽扣大小的圆形石头躺在盘子里,白中泛光 。她相信那是一颗“舍利子” 。在她的信仰中,舍利子代表那只白猫拥有了修行功德,往生后能得到善待 。念及此处,她悲痛的心情得到了慰藉 。

念想
火化后,宠物的骨灰有三个去处 。有的由主人带回家中,有的寄放在殡葬中心的格子间里,主人每月过来看望一次,在骨灰盒边摆上新的零食和玩具 。
在李超创办的宠物殡葬机构里,其中一家门店西北角的房间有三个格子柜 。一些宠主将爱宠骨灰寄存于此,最久的已经寄放了五年 。90个格子里,已经有66个有了主 。摆放其中的,是逝去宠物的骨灰盒,围绕着它们生前喜欢的零食和玩具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主人过来“扫墓” 。殡葬园搬过一次地方,从朝阳区到丰台区,这些宠物的骨灰随之迁徙,宠主也跟着跑到60公里外的新址悼念 。
关上门,在那个密闭的空间里,主人会在这些小小的龛位里换下过期的零食,摆上新的玩具 。一般,他们会在里面待上半小时到一小时 。

昌平养哈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