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文章插图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当时乾隆看到西方的喷泉后,感觉十分神奇,于是就想让西方的传教士结合中国的特色打造一批中国的喷泉,称之为大水法,于是命令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制作。郎世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了十二生肖的样式,并推荐法国耶稣会神父蒋友仁监督修建,再由清朝宫廷匠师制作。
十二生肖是立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起到了报时的作用;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圆明园兽首铜像为什么如此珍贵? 因为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工艺水平处在巅峰。
一是它所用的铜是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二是是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十分细腻,不见一丝马虎,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铜像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2019年11月13日,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又据传龙首在中国台湾。其余四尊即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十二尊已回七尊,其余五尊兽首未来势必终会回归祖国,实现十二生肖兽首的再聚首。
2、女史箴图

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文章插图

《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失,现存的唐代摹本至今流失海外。唐代摹本于1900年被英军士兵盗往英国,原有12段,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为镇馆之宝。我国故宫博物院里还保存着一份宋人摹本,虽然水平稍逊,但内容上多出了樊姬、卫女两段,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贾后名南风,是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立过大功的贾充的女儿。她在晋惠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就被册封为王妃。贾后性情妒忌,凶狠贪暴。司马衷称帝后将其封为皇后,其独揽大权的野心就更暴露无遗。为了夺政擅权,她挟惠帝下诏,杀死当时辅政的外戚杨俊及其党羽达数千人之多,以扫除专权的障碍,然后独揽大权长达八九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