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改唐为周,废皇帝儿子李旦为皇嗣,自己登基直接做了皇帝?( 二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记载:神功元年(697年)六月“戊子(二十四日),特进武承嗣、春官尚书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七月,武承嗣、武三思并罢政事 。”可是,上边引用的《旧唐书?武承嗣传》说的是,武承嗣早在六年前的如意元年就罢知政事了 。不仅如此,《资治通鉴》还在中间插进了“特进”武承嗣“同凤阁鸾台三品”的一段经历 。需要指出的是,司马光在这里犯了一个小小的“技术性”的“笔误” 。“同凤阁鸾台三品”也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按照唐高宗、武则天时的惯例,任“同三品”者必另兼职事官衔,也就是说,只有职事官才会被任命成“同凤阁鸾台三品” 。而特进是散官,就是现代所说的虚职,后边是不会带“同凤阁鸾台三品”这个尾巴的 。因为当一个官员被授予特进的时候,就表示拿掉了他的实权 。拿当下的情况作比的话,就是不可以让他既是“国务院副总理”,又是“人大副委员长”;但可以是“国务院副总理兼××部长” 。正确的说法一如《新唐书?狄仁杰传》:“召拜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前面的“鸾台侍郎”是职事官,即实职,后面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表示提高了其身份,等同于宰相 。这样一分析,就明白了,所谓六月“戊子(二十四日),特进武承嗣、春官尚书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的话说得有点外行了 。为什么会这样,显然是子虚乌有 。滑稽的是,武承嗣、武三思这个“同凤阁鸾台三品”只干了一个月,到了七月,就都被罢免了 。这不是开玩笑吗?给他们加这一个月的职事官宰相没意思啊!所以,《资治通鉴》这段话,说得好听点,是画蛇添足;说得难听点,只能当垃圾看待 。同样,《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所说的,“久视元年(700年)正月,戊寅(二十八日),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的时间,也与《旧唐书》不合 。后者为圣历二年,而且说武三思是由检校内史直接罢为特进的 。
总之,武则天那么聪明,难道一当皇帝智商就清零了?请问历史上还有哪一个皇帝,放着好好的儿子不让当太子,而老是想着把太子之位给侄子的?根本就没有啊!所以可以肯定,武则天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侄子们当太子任何可乘之机 。而武三思不管心里咋想,面上也始终没有任何谋求太子之位的言行 。因为,太子之位非常敏感 。从唐太宗开始就对此看管得非常严厉,一旦发现哪位皇子有谋求太子之位的心思,马上就会出重拳打击,使其下场非常可悲,更何况是侄子!所以,诬陷、诋毁武三思等不能太小儿科,办法最好再高明一些 。否则一戳就穿,就没意思了 。


【武则天为何改唐为周,废皇帝儿子李旦为皇嗣,自己登基直接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