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男子昏倒抽搐,医生路过急救!宝安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 二 )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宝安创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全覆盖社会急救培训体系。
据宝安区院外心搏骤停登记数据库数据显示:宝安区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由2017年的5%提升至目前的17.87%(北京、上海等城市约5%,深圳为6.7%),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达到4.65%(国内平均水平约1.39%,深圳市为2.47%),这一数据在国内遥遥领先。
未来,宝安区卫健局将继续着力提升急救能力,打造国内一流急救网络,形成包括“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病救治”的“四位一体”区域性急救医疗网络。
【 宝安|男子昏倒抽搐,医生路过急救!宝安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 【样本】
宝安区海裕社区
保证住宅小区每家每户有一名急救员
海裕社区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面积4.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8.3万人。宝安人民医院(集团)与海裕社区合作,探索通过加大社区内大规模的人员急救培训、整合社会急救资源、以科学技术为抓手等手段,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社区。
一是确立以海裕社区为中心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协调、议事、落实机制。
在社区已建立全民健康委员会的基础上,由海裕社区牵头组织“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社区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协调、监督等日常工作。以社区为中心,建立各机构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联合社区网格站开展调研工作,目标是摸底意外事件高危人群、场所等基本情况,建立社区急救台账。
二是建立社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社区的核心在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可形成快速有效的社区内现场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院内ICU的“四位一体”急诊急救服务通道。

宝安|男子昏倒抽搐,医生路过急救!宝安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
文章插图

在社区的27个网格里,以地理距离划分为5-10个急救网格,配置AED、急救药箱等硬件措施。在每个急救网格内形成一个包括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安保人员的急救队伍,紧急情况发生时,社区居民至少有三个紧急情况救援联系对象。
与此同时,建立“海裕社区-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社区-院前-院内快速反应绿色通道。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保证第一时间救治。
三是打造部门联动、急救资源整合、人人敢救会救的救援机制。
在海裕社区内部,组织社区内社康人员、义工、志愿者、网格员、楼栋长、社区工作人员、学校师生等重点人群和社区居民参与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掌握120呼叫常识、特殊情况急救常识、心肺复苏技能及AED使用方法等,成立社区应急救援小队,保证住宅小区每家每户有一名急救员,体育馆工作人员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同时,借助海裕社区现有成熟的网格员系统,以及数字化平台,将辖区网格员全部培养成社会急救志愿者,并对海裕社区4600名义工定期开展急救培训,建立常规的急救义工队伍。
最终,建立以区人民医院社康人员为急救主力,应急、网格等部门配合,义工、保安员、楼栋长、公安消防交警为补充的全覆盖无死角的社区急救网格体系,形成社区内部人人敢救会救的急救健康促进的长效机制。
四是配置急救用品、建立急救用品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深圳市“十三五”AED配置使用实施方案》和《宝安区公共场所急救用品配置规划》中急救用品配置原则和依据,在海裕社区居委会、住宅小区、商业园区、体育场所等重点地区布局急救用品,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急救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