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凤首扁壶,元代美术史( 二 )


六、 明代竹雕
明代竹雕工艺兴起 , 以江南为盛 , 有竹根雕竹片雕等 , 代表性的流派有金陵、嘉定两派 。
金陵派有濮仲谦创立 。
嘉定派创始人为朱鹤 。与其子其孙合称“嘉定三朱” 。
七、 本章后(P170)的术语
元代的工艺美术
一、元代的时代特征
元代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其民族性格、宗教、风俗、习性、文化等因素给工艺美术带来了新的面貌 。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 结束了唐后期藩镇割据以来国内几个民族政权长期并立的分裂局面 ,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
蒙古帝国征服过程中 , 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 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和地区间的交流 , 形成这个时期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宗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
元工艺美术在一定陈独上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 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蒙古族游牧文化和蒙古贵族的审美情趣 。
二、元陶瓷的贡献
元代开始 , 南方的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除了烧制青、白瓷 , 还创烧了卵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 。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 , 其釉层较厚 , 白中微泛青色 , 有如鹅蛋色泽 , 顾称卵白 , 为元永乐薄胎甜白瓷的前身 。因常印有“枢府”二字 , 又俗称“枢府器” 。
釉里红和釉下彩青花的烧制是元代瓷器最突出的成就 。
釉里红:以铜为呈色剂 , 难度较大 , 初创阶段釉里红发色多不纯正 。后创两种技法 , 一名“釉里红拔白” , 绘红前在胎上刻画轮廓以及细部 , 后用铜红料涂在纹饰周围空地 , 形成红底白话效果;二是白地红花效果 , 将铜红料成片涂称图案 。
青花釉里红:将釉下彩青花和釉里红结合起来 , 用钴料和铜红料描绘或涂抹颜色 。
还有法华和五彩两种花彩
元瓷器器型特点:硕大厚重器多
装饰特点:刻花、画花、印花、贴花、堆塑、镂雕主要用于青白瓷、卵白瓷、青瓷装饰 , 青花、釉里红、五彩等主要采用绘花手法 。“青花凤首扁壶”为元青花经典之作 。
元代绘花装饰纹饰繁密 , 主辅结合 , 绘制精美 , 绘花主题装饰有三类 , 一个为整幅 , 图画为主;二为动物;三为植物 。
三、纳石失的发展
元代丝织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 , 称之为“纳石失” 。元代加金织物 , 有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 。
纳石失的发展原因是原料充足 , 黄金和蚕丝较丰富 。西域金绮工匠大批迁入 。
四、黄道婆的贡献
松江女艺人黄道婆向海南黎族妇女学习棉纺 , 经自己改造后带回家乡 。其贡献主要在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提高生产技术两方面 , 推广和改进了捍、弹、纺、织等一套生产工具 , 自黄以来 , 棉织业迅速发展 , 对改变中国人民穿衣习惯有重大意义 。
五、元代漆器工艺
元代漆器较著名的有:雕漆、戗金、螺钿等
雕漆:主要装饰方法有:剔红、剔犀、剔彩 。剔红名家:张成、杨茂 。日称漆业为“堆朱杨成” 。
戗金 , 又名沉金 , 日本称“沉金” 。
螺钿
六、金属加工工艺及玉器等其他术语(课本结尾有解释 , 这里就不多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