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有哪些街道_西安灞桥区有哪些( 二 )


西汉时期(前206~8) , 分全国为103郡 。汉文帝七年(前173) , 在区南部狄寨原为其母薄太后筑陵 , 置南陵为县 , 南陵县治在狄寨街西南大康村北 。今狄寨、红旗及霸陵三乡南部均属南陵县管辖 。汉文帝九年(前171) , 又在薄太后陵北为其营建霸陵 , 遂改芷阳县为霸陵县 。今区中、北部均属霸陵县管辖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 将秦内史地改置京兆尹 。霸陵、南陵二县隶属京兆尹 。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因其父刘进的墓地奉明园筑于今西安市东郊韩森寨而设置奉明县 , 今区十里铺乡在其辖区 。平帝元始四年(4)撤销奉明县 , 辖地仍归长安县 。
新莽天凤二年(15) , 王莽更霸陵县为水章县 。
汉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23)) , 复水章县为霸陵县 。
东汉时期(25~220) , 霸陵县仍归京兆尹管辖 。
三国时期(220~280) , 曹魏占据中国北部地区 , 实行州、郡、县制度 , 区境所在的关中地区属魏国雍州之地 。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 , 改霸陵县为霸城县 , 后属西晋雍州之地 。
南北朝时期(420~589) , 关中地区为北魏、西魏雍州之地 , 霸城县属京兆郡 。
北周明帝二年(558) , 将长安县东部分设万年县 。
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 废霸城、杜城二县入万年县 。
隋唐时期(581~907) , 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改万年县为大兴县 , 隶属京兆郡 。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 , 复大兴县为万年县 , 隶属以京兆郡更名的京兆府 。武德七年(624)废芷阳县入万年县 。
唐天宝七年(748) , 改万年县为咸宁县 。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 复咸宁县为万年县 。
五代时期(907~960) ,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 , 改万年县为大年县 。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 , 复大年县为万年县 。
宋朝时期(960~1279) ,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 改万年县为樊川县 。(宋时)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 , 复樊川县为咸宁县 。
元朝时期(1271~1368) , 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体制 , 设陕西四川行省 , 后改为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 改京兆府为安西路 , 后再改安西路为奉元路 , 咸宁均为其辖地 。
明朝时期(1368~1644) ,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 , 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 咸宁县遂为西安府辖地 。仓设乡约、坊设地保、村设地方 。民国时期灞桥地区一直属长安县管辖 。
民国2年(1913) , 撤销咸宁县 , 将其并入长安县 , 将清代县下各社改为仓 , 区境内有韩森、斡耳垛、沙谷堆、路家湾、惠家庄、曹家堡、狄寨、北辰、务庄、新住、沙河、中原、山李、皂渠、东陵等15个仓 。民国24年(1935) , 长安县在灞桥区境内设元兴乡、狄寨乡、韩森乡、灞惠乡、曹堡乡、新东乡、新西乡 。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于1955年元月设置西安市灞桥区 。
1949年5月20日 , 西安解放 。6月3日 , 长安县在灞桥区境内设立灞桥、新筑两个中心区和狄寨、韩森、曹堡、新东4个区 。7月 , 撤销中心区建制 , 合并成立狄寨、灞桥、曹堡、新筑4个区 , 并相继组建乡政权 。狄寨区下辖一乡(迷鹿)、二乡(车村)、三乡(大康村)、四乡(南枝村) , 五乡(狄寨街)、六乡(金乎沱)、七乡(马渡王)、八乡(任家坡);灞桥区下辖一乡(鲁峪)、二乡(车丈沟)、三乡(惠王村)、四乡(岳家沟)、五乡(赵庄)、六乡(豁口)、七乡(读书)、八乡(务庄)、九乡(上桥梓口);曹堡区下辖一乡(赵家庄)、二乡(神鹿坊)、三乡(江村)、四乡(神峪寺沟)、五乡(郭家滩)、六乡(水沟)、七乡(官厅)、八乡(席王)、九乡(香王)、十乡(刘村);新筑区下辖一乡(瓦盆于)、二乡(杨南村)、三乡(疙瘩庙)、四乡(马寨)、五乡(邹家村)、六乡(炭家庄)、七乡(西庄)、八乡(新寺)、九乡(仓门)和新筑市等36个乡和1个市以及西安市第十区下辖的一乡(尹家街)、二乡(十里铺)两个乡 , 共38个乡 , 1个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