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的核是什么东西 核是什么东西( 二 )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赤心”,其中国王的赤心最大,六个当官的赤心比国王的小一点,其余的都是民众,他们的赤心又再小一点 。赤心越大,感觉越灵敏 。比如,500个人中有一个人因为没有衣服而感到冷了,国王最先有同感,接着是当官的,最后所有人民都觉得冷了——所以,在这个国家,偷衣服是没用的 ,因为只要一人冷,全国人都会觉得冷 。
军官被“赤心国”这个理想世界深深打动,渐渐融入了这个国家的生活 。虽然他并没有长“赤心”这种东西,但感受能力也和他们一样了 。
然而,经过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这名军官最终还是被送回了他原先那个“正常”的世界 。他把自己在赤心国的奇遇讲给人们听,很多人都不相信他 。军官也不与人争辩,他只是自己努力思考,如何让自己所处的世界,能改良成像幸福的“赤心国”那样 。
故事的结尾是:
“他到现在还在努力考虑着 。”
4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对“仁者爱人”的概念理解,可能会更清晰一些 。
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个“赤心国”国民们,拥有“赤心”的最大功能,就是他们彼此之间能够心意相通——对此,我们其实有专门一个成语的:
感同身受 。
而这种“感同身受”,其实就是“爱”的体现,是“爱人”的基本前提,换句话说——在我看来——也是“仁”的基础内核 。
“仁”这个字,本身就包含一种敏锐的感受力,一种“心意相通” 。这可以用另外一个成语来证明:如果有人没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那我们往往会说他“麻木不仁”——在这里,“麻木”就是“仁”的反面了 。
毫无疑问,丰子恺先生写的是一个童话,正常人类是不可能长出“赤心”这种器官的 。但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一个正常人类,其实是不需要“赤心”这种器官,就应该拥有这种能力的:
对自己同胞,对自己同类“感同身受”的能力 。
其实关于这个词,我们类似的变体词还有很多,说出来,很多都是大家经常耳熟能详,甚至挂在嘴边的: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同理心”,“共情”……
这些词背后都有共通的东西在 。
孔子他老人家虽然没明确定义过“仁”,但他自己还说过八个字,可以视为一种辅助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而蔡元培先生更是用大白话再一次解释过:
“如果你不想受人欺诈,那就不要欺诈别人;
如果你不想受人欺负,那就不要欺负别人;
如果你不想被人伤害,那就不要伤害别人 。”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在阐述孔子说的那个字:仁 。
现在回到开头我说的那个故事,你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那首MV缺了一点“仁” 。
我相信写歌词和演唱编排的人,绝没有幸灾乐祸或凡尔赛的意思,他们肯定也为社区做了很多事,尽了很多力,也衷心希望疫情能快过去,一切恢复正常和美好,但落笔或张嘴的时候,少了一点换位思考,少了一点将心比心 。
你可能不是为了押韵脚,而是确实吃了鹅肝,但也应该想想别人的心情 。
5
想说这些,是因为这周又看到了一个新闻 。
一位要过90岁生日的老太太,去粮店想给自己买两块钱的挂面,但因为没有手机,无法出示核酸码,站在店门口,被拒绝入内 。旁边一位74岁的老人想帮她,不想自己的核酸码也过了72小时,爱莫能助 。
事后有采访人员采访了这家粮店的那位营业员,她说自己是遵守了相关规定,并表示了遗憾:如果知道那天知道是这位阿婆90岁生日,那她一定会——
“再多关照一句,阿姨,我们帮您把面预留好,您回家后可以叫有码的邻居帮忙来取 。”
我想,这位营业员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觉得自己在换位思考,在感同身受了 。
但很遗憾,真正有同理心的人,还是会有更好处理方式的 。
比如请同事把面拿到店门口给老人(没有同事,自己也可以亲自),至于是否收老人的2元钱,现金还是扫码,甚至是自己垫付,这其实都不重要——你面对的是一位年近九十的孤零零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只是想买2元钱的面条(哪怕你不知道她是为自己过生日) 。
什么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你想想如果站在你面前的是你自己的妈妈,自己的奶奶,你会不会让她大热天白跑一趟,然后再原路走回小区,拉下面子求邻居,帮她再来取一份2元钱的面?
没错,规矩就是规矩,定下来这样就是这样,但其实也有很多种并不破坏规矩的办法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