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 二 )


2、二伏吃面,
二伏吃面,伏日吃面也是民间的风俗,这一习俗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魏氏春秋》记载,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说的“汤饼”其实就是热汤面 。
伏天里吃热面,除了和北方人喜欢面食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辟恶” 。《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所以,二伏天吃饺子就是要为人们辟恶 。
其实,伏天正是新小麦刚刚磨成面粉,伏天喝热汤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喝汤还可以起到发汗驱病的目的 。
3、三伏烙饼摊鸡蛋
三伏中的末伏通常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也就是说末伏基本在立秋之后 。
立秋后,虽然夜里凉爽,但真正的秋天还并未到,但是却预示着象征着炎热即将结束,特别是夜里慢慢地有了一些凉意,人们的胃口也逐渐开放 。由于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不高,能烙饼摊鸡蛋吃也算得是不错了 。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三伏天?3什么是三伏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 。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
何时入伏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
入伏时间怎么计算在我国使用的农历历法中,有一种“干支纪日法”,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相配组合成60组,用以编排年、月、日、时的顺序,周而复始,重复使用 。
根据“干支纪日法”的规定,三伏天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