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洲|山东两名“被拐少年”落户之谜( 三 )


据孙海洋称,孙卓的户口落在了黑龙江佳木斯的一个县城,并且年龄被改小了两岁,今年实际年龄18岁的孙卓一直以为自己是16岁,他的学籍在山东,目前在阳谷当地一所高中读高一。孙海洋很想尽快将孙卓的户籍转到深圳,把儿子接到身边,但他现在还没有头绪,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符建涛的户籍信息则显示是在阳谷县牛吴村017-1号。然而新京报采访人员实地调查了解到,符建涛此前从未在牛吴村生活过。
公开资料显示,牛吴村是阳谷县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由牛庄和吴楼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牛庄和吴楼相连,牛庄的村民以张姓居多,吴楼的村民大多姓吴。
新京报采访人员走访发现,当地门牌号大多年久遗失,且当地村民的户籍地址号码大多为“0XX”格式,未发现有“0XX-X”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一位户籍民警解释称, “-1”意味着原来的一户可能分成为多户,几户共用17号。
而更为蹊跷的是,符建涛落户的017号住宅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荒地。在一间废弃的住宅里,采访人员见到了一扇被丢在院落里的破败房门,拨开杂草技蔓,上面挂着“吴楼村17号”的老旧门牌,据村民说,这里正是合并后的牛吴村017号。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这户民宅原是自己亲戚家的房子,户主姓吴,老两口已经去世近二十年,如果他们还健在,应该有八九十岁的年纪了,夫妻俩膝下无儿无女,没人打理的房子也就荒废了。
该吴姓村民称,她和亡故的亲戚都不认识符建涛,也从未听过吴某玉和吴某龙,更不知道已经荒废的017号下还挂靠着一个不认识的人的户口。

白石洲|山东两名“被拐少年”落户之谜
文章插图
牛吴村17号院里保留着老旧的门牌号,合并行政村之前这里叫做吴楼村。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照 摄
牛吴村前任村书记张建忠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他曾在12月8日晚接受当地公安机关询问户口事宜,公安机关出具了他任期内的盖着牛吴村村委会公章的落户介绍信让其辨认。他感到非常震惊疑惑,他说介绍信上的手写字并非自己的字迹,他也从来不知道这封介绍信的存在,“连稿纸都不是咱们村的稿纸。”
张建忠说,介绍信的公章的确是牛吴村村委会的公章,平时公章归他和村里的老会计管理,如今老会计已经去世多年,但他很确定,“字迹也不是老会计的字迹。”
12月13日,针对此案,阳谷县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案件正在调查中,具体内容暂不便透露。
符建涛的户口地址为何会出现在一个去世多年且绝户的人家,目前仍没有一个答案。
正在堵上的漏洞
具有多年打拐经验的志愿者上官正义介绍,对于被拐卖的来路不明的孩子,社会上流传着多种洗白身份的手段,从而让他们改名换姓拥有新的身份。以前最常见的就是买卖户口和出生证明。
上官正义举例说,贩卖户口就是某些非法中介人员和个别户籍管理人员“合作”,不需要提供任何证件和资料,只提供孩子的基本信息。很多买家之所以买孩子就是为了“传承香火”,因此,他们会让户籍管理人员寻找同姓的户主,将孩子的户口“挂靠”到其名下,但户主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名下多出一个孩子。
一位参与打拐多年的户籍民警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符建涛的户口落在一个从未生活过的村庄,属于典型的“空挂户”。所谓空挂户是上世纪90年代买卖户口的一个现象,有人花钱买城市户口,但在当地并没有住房和可以落户的地方,户籍管理人员就编一个虚假地址,将其户口落在那个地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