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在哪? 藁城是哪( 二 )


三、常山国时期的藁城
西汉时期,有常山国时并无“藁城” 。正是汉武帝实行“剖分”政策,才取缔了常山国,而有了“真定国”及稾城县 。到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刘庄再置常山国,以皇子刘昞为常山王 。这时的常山国虽是以郡为国,但其规模已远非西汉时的常山国 。西汉时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割赵国常山郡(当时名字还是恒山郡)地,封刘不疑为常山王,此即常山国分封之始 。汉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析常山郡(国)东北部地置中山国,都卢奴(今定州市),封皇子刘胜为中山王,即为西汉中山国分封之始 。故东汉时的常山国与前汉的常山郡(国)地域要小的多(这时的中山王已是明帝刘庄的叔叔、光武皇后郭圣通的儿子刘焉) 。史料记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省真定国,以其属县入常山国,都元氏,辖13县 。这13县中包括西汉时期的九门县(今藁城九门乡一带)和真定县(故东垣县)在内,省西汉稾城、肥累、绵曼等近十县 。东汉末年的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涿郡人刘备往依公孙瓒,与其部将田楷东徇青州有功,拜为平原相,常山赵云亦从刘备至平原,为刘备主骑兵 。今天的正定那时还没有出现在常山郡的版图上 。
有一点需特别更正的是,东汉时的常山郡并没有省去稾城县(那时的肥累县应是与稾城合二为一):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修武人蔡湛为藁城令,有惠政,人咸慕之,树碑以诵其德 。该碑为北宋欧阳修收入《金石录》(见笔者头条《藁城古县人和事》) 。
正是汉朝时期的稾城、肥累和九门的三个古县才奠定了后世藁城的根基 。到此,各亲对本文开头的三个问题,也有了明确答案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