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 二 )


因此,靖康之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策性失误和军事性失误,而张觉事件成为了金国入侵北宋的借口,也成为了靖康之耻的导火索 。
靖康之耻 岳飞
公元1126元,宋徽宗退位,太子赵桓即位,年号靖康 。靖康意思为平静安详,也同时是当时宋朝皇族、贵戚、大臣子民们的意愿 。经历了宋徽宗一朝的腐朽统治,大宋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金兵大军压境的险境 。靖康之耻岳飞有什么故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新上任的皇帝并无法扭转局势,开封再度被金兵围困 。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京城,太上皇宋徽宗及皇帝宋钦宗父子被俘虏,随同大量皇族、后宫妃嫔及王公大臣三千多人被逼北上,京城多载积蓄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称的靖康之耻 。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此时的处境又是怎么样的呢?该事件又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岳飞年龄在20出头,正是血气方刚,身强力壮之年 。据历史记载,靖康元年,岳飞已在开封至曹州一带浴血奋战,一路跟随刘浩军、宗泽进军驰援开封 。由于康王赵构自保不救,加之所属部队人数力竭,虽与金军力战多场取得胜利,但却难以撼动金军的根本 。1127年四月京城沦陷,史称“靖康之耻”,此时岳飞也只能在另一战场上与金军对持、激战 。
随后,赵构即位,是为南宋高宗 。岳飞不顾职位卑微,披肝沥胆,直言上书 。谏言趁金军轻敌、懈怠之机北上讨伐,光复中原 。而然因赵构更器重投降派,千言上书换回来的却是,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然而,亲身目睹”靖康之耻”给百姓、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的岳飞并没有因为被逐出军营选择归隐 。相反他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再度投入与金兵的战斗 。
“靖康之耻”对岳飞的影响巨大,使他更加坚定了抗金救国的信念,也是对“精忠报国”的完全诠释 。
靖康之耻的影响
公元1127年,是北宋灭亡的最后日子 。金兵二次围困京城,最终城破国亡 。皇帝、大臣、妃嫔被俘虏,京城被掘地三尺、洗劫一空 。因当年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耻” 。该事件纵观华夏三千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对后续也有深刻的影响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靖康之耻的影响首先从当时的情况上,可以说完全击破了宋朝高层统治的信心 。后来即位的南宋高宗赵构更是将对金国的政策倾向于求和而不是力图光复中原 。金兵破城后的烧杀抢掠及被俘虏的王室大臣遭遇 。严重打击了当朝统治者的信心,偏安一隅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所此影响,北进抗金的岳飞等将士浴血拼杀,刚取得一定战果就立即被“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 。使南宋在战略态势上完全陷于被动之中 。虽说南宋最终灭亡是有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结果,但靖康之耻的影响视乎都一直伴随着整个南宋,信心上的溃败负面影响深远、深刻 。
但把靖康之耻的影响放入中国历史长河中,它的影响有时却不完全是负面的 。在明朝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明英宗御驾亲征,带领着几乎是当时全国军队主力讨伐瓦刺 。结果兵败被俘,大明主力军几乎全军覆灭 。当时在制定与瓦刺是战是和的方针也出现了重大分歧 。最终主站派以宋朝之事说服当朝皇帝,发起了北京保卫战,最终一战力退瓦刺,取得胜利 。
靖康之耻不但在当时影响深远,且对后世也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一方面打击了当局者反击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