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长篇累牍地描述“22”如何发现并肯定生活本身 , 如何受影响而改变了自身的时间观及未来观 , 是因为这一问题在关于斯宾诺莎泛神论与莱布尼茨神义论的讨论中 , 恰好得以被内生性地揭示出来 。在“必然”与“行动”、“个体”与“总体”的关系问题上 , 莱布尼茨与斯宾诺莎学说实际上拥有共同的形而上学结构 。前者这里 , 世界如一块钟表一般各部分秩序井然 , 单子之间虽然“没有可供出入的窗户” , 但是个体真正的自由 , 在于其是自己实现自己 , 自己完成自己 , 是自身内在推动而非外物强制;斯宾诺莎这里 , 神本身为自我设定原因(自因) 。每一个体行动的可能在于 , 它仅仅是由自身的欲望、本性、身体、力量发出 。换句话说——没有自由意志 , 主体的行动依旧是可能的 , 主体克服“客观必然”这一问题也是可能的 。“身心平行”不是一个问题 , 因为心灵恰好就是对于身体的“情状”的观念 。德勒兹会说 , 情状是力 , 是欲望本身 。之所以“22”无法理解一块概念世界中的披萨 , 因为“身体”在这里被取消了 , 而仅当他偶然借乔伊身体品尝到一块“具身”(embodiment)的披萨 , 心灵透过身体试图理解外物的情状时 , 生命的概念才被补足 。
文章插图
《心灵奇旅》剧照 。
更重要的是 , 在这样一个强调万物“内在无限”(莱辛评价斯宾诺莎) , 即蕴含着无限的、能动力量的自然中 , 不再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同一性的真理 , 或者说 , 影片中那个不断被批判的人生的“目标(Purpose)” , 那个绝对的主体性概念被消解 。在这里 , “前定和谐”的理解并不是要否定个体、贬斥生命 , 而是告诉我们:自然整体遵循理性的秩序 , 哪怕是我们厌恶或痛恨的事件 , 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所在 。所以斯宾诺莎才会说 , 沉思神的本性就是最高的“善” , 心灵理解了整个自然(神) , 就可以获得幸福 。对于主体而言(如果还需要这么一个主体概念的话) , 成为情动的主体 , 就意味着将自己纳入进自然的一部分 , 也就是纳入生命之流、绵延本身 。即便性格已然先定 , 生命已处于这样一条永恒的因果锁链之中 , 但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理性的秩序 , 我们却仍能够依照自己的本性生长 , 拥抱生活的不幸与苦难——最终达到自由 。
“未来”从未发生 , 但“未来”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未来就是此时此刻的“当下” , 生命是博尔赫斯笔下不断生成的花园分岔口 。所有的分岔我们都无法预料 , 我们也根本无法确定 , 我们此时此刻做出的选择的意义是什么 。然而 , 这样的“犹豫”状态并不代表生命便是消极的 , 阿甘本会说:“当代性”正是这样一种“不合时宜”——
“真正的当代人 , 真正属于时代的人 , 正是与时代格格不入而又不去自身调整以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 , 他们是不合潮流的人 , 可是正因为与时代脱节或不合时宜 , 他们比其他人更能感知和理解所在的时代 。”[2]
三.“未来”:作为“当下”之生成概念
德勒兹敏锐地看到了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哲学中“必然”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 在他的早期作品《尼采与哲学》中 , 他提到 , 过往的同一性哲学传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生命之“偶然”问题 , 但对他而言 , “偶然”恰好肯定了“必然” , “偶然”的“多”也恰好证明了生命的“一” , 两者实际上并不冲突 。德勒兹以“掷骰子”游戏隐喻道:“被掷出的骰子是对偶然性的肯定 , 它们落回时形成的组合却是对必然性的肯定 。必然性为偶然性所肯定 , 恰如存在为生成所肯定 , 统一为多样性所肯定” 。[3]生命并不需要有什么“目标” , “火花”也不是某种“Purpose” , 生命的价值恰好在于无限的、偶然的“多样性”的汇聚 , 或者说 , 价值就在于全部生活本身 。也正因此 , 迷失的“22”逐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 “当你准备好去生活时 , 最后一个格子就填上了 。(That last box fills in when you' re ready to come live.) ”“火花”正是那个无限生成的 , 充满着差异与偶然 , 但却饱含着情状与力量的那个“多样性” 。
- 房地产五证合一是指什么 房地产五证合一是哪五证
- 为什么要扫尘 为什么要扫尘小故事
- 相互宝什么时候退出最好 相互宝什么时候生效
- 蜡烛象征着什么人物 蜡烛象征着什么
- 左眼皮跳是什么预兆女周公 左眼皮跳是什么预兆 左眼跳是吉还是凶
- 泡水蟹是什么意思 洗澡蟹啥意思
- 送伞什么寓意 送雨伞代表什么意思吗
- 刚愎自用的意思的愎 刚愎自用的意思 刚愎自用的下一句
- 经常很疲倦 为什么经常疲倦想睡觉 怎么缓解疲劳想睡觉
- 世界第一只克隆羊简介_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