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是什么意思 baka是什么梗( 三 )


永不变的“舅舅”尽管在这几百年间汉语的称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些称呼却展现了异乎寻常的稳定性 。
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泸沽湖本来可以说是非常偏远的地方,近年旅游业的兴起让泸沽湖成为知名的旅游区 。泸沽湖确实风光旖旎,但是如果不是摩梭人的存在,恐怕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高山湖泊,不会变成如今的热门景点 。
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摩梭人以走婚而出名 。
很多不明就里、胡思乱想的游客对走婚存在许多误解,摩梭人的走婚并不意味着家庭关系混乱 。所谓“走婚制”,核心模式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住在一起,女子不去夫家,男子也不娶妇进门,一个女子生的子女由女方家庭抚养,女子的兄弟(小孩的舅舅)充当了其他社会中父亲的角色,而舅舅自己的亲生孩子,则由小孩的舅舅抚养 。因此摩梭人有谚语:“天上飞的,是老鹰最大 。天下走的,是舅舅最大 。”当今,四川的摩梭人由于传说祖先是元朝南下的蒙古人而划归蒙古族,云南的摩梭人则划归纳西族 。可以确定的是,摩梭语和纳西语比较类似,属于一种汉藏语,并没有很明显的蒙古影响 。
在中国许多地方,舅舅地位的尊崇几乎是由来已久的通例 。福建闽南地区有“母舅上大”的说法 。而四川黑水县的藏族,双方的舅舅在谈婚论嫁时占有重要地位,不但要带最多的彩礼,而且是主要的发言人:要吹嘘自家外甥(女)是血统纯正的本地人,还要自吹自己很富裕 。西夏党项人留下的西夏文记录中,“婚姻”一词和“舅甥”同音,只是写法不同,说明姑舅表亲之间优先通婚 。这也和四川凉山彝族的习惯类似,凉山彝族也是姑舅表亲之间优先通婚,女孩如果要和外人结婚而舅家有儿子的,得象征性征得理论上有结亲优先权的舅舅同意;女子出嫁后如果在夫家受欺负,也由舅舅冲在前头交涉,男子的父兄遭难时往往也可以寻求舅舅庇护 。而在清朝江南地区的读书人家庭,舅舅则会在外甥(女)的教育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经常出现舅舅就是外甥老师的情况 。
汉语中几乎所有方言的亲属称呼中“舅”都是很稳定的 。虽然有“娘舅”“舅舅”“阿舅”“舅爷”“舅父”等不同变体,但是一般“舅”字都在,而且含义也基本是指母亲的兄弟 。虽然商朝甲骨文中有没有“舅”还是问题,但是由于“舅”在汉语中的高度稳定性,所以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舅”是否也是传承至今的汉藏语古词 。然而在藏文中,“舅舅”是 ????(a zhang),和汉语“舅”完全搭不上界 。不过要是对藏语的亲属称呼梳理地仔细一些,就会发现藏文中实际上是有“舅”的同源词 。在藏文中,叔叔伯伯叫????(a khu),而在古汉语中,“舅”的声母是 g,正如 Peking后来变成了 Beijing,后来“舅”的声母受到韵母中的i影响而最终演变为普通话的j 。也就是说,“舅”确实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原始汉藏语,然而后代语言中,这个词却有了不同的意思 。
汉藏语中拥有最悠久文学传统的两大语言在“舅”上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这自然衍生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汉语意思变了还是藏语意思变了,或者两者“舅”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 。
此时我们可以再多考虑一下摩梭人的情况,作为汉藏语系中舅舅地位最高的人群,摩梭人的语言里“舅舅”怎么叫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摩梭语中,舅舅称为 /?33 v?35/ 。第一音节类似汉语的“阿”,并无实际意义,所以舅舅的意思实际上是由第二个音节承载 。然而由于摩梭语历史上的语音简化现象极为严重,很难说当今的 /v?35/ 在其他汉藏语中同源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幸运的是,摩梭语的近亲,丽江的纳西语可以提供线索 。在纳西语里,舅舅称为 /?31 gv?33/,应该和汉语的“舅”有关 。
在“舅”这个词上,汉语可能比藏语要更保守 。纳西语和摩梭语毕竟有受到汉语影响的可能性,然而在藏南的珞巴族博嘎尔部落的语言中,舅舅是 /a k?/,叔叔伯伯则是/a pa?/ 。珞巴族的生活区域决定他们几乎不可能受到汉语影响,反倒是藏语有可能会对珞巴族语言施加影响 。独龙江峡谷里的独龙语中舅舅则是 /?31 k?53/,并且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岳父”,和古代的汉语一样,“舅”在汉语中的意思更有可能是从上古一路传承到现在的 。事实上,“舅”在藏族人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藏语的“舅舅”???? 的源头可以直追吐蕃帝国 。《资治通鉴》中记载吐蕃“王族皆曰论,宦族皆曰尚” 。司马光生活的宋朝,一度强盛的吐蕃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司马光的信息来源一定是唐朝人对吐蕃的观察 。在汉文的史料中,不少吐蕃大人物的名字中都带着“尚”,如赤松德赞时代的“吐蕃大贡论”(相当于首相)尚结赞,一手策划了“平凉劫盟事件”,他埋伏了骑兵在盟坛西部,结果唐朝除了主盟官浑瑊迅速跃上一匹马逃出后,其余唐朝官员全部被吐蕃擒获 。除尚结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