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是什么,茶膏是什么茶做的( 二 )


到了宋徽宗(1082—1135年)对“珍膏油其面”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好坏作为鉴茶的标准,他在《大观茶论》一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茶饼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 。”意思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茶饼表面多皱纹,膏稠者,茶饼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 。”显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代表 。
二、茶膏再现创新繁荣于清代
明代远离京师等茶产区,制作茶膏的工艺没有全部失传 。到了清代,又出现在宫廷的贡茶当中 。雍正七年,云南巡抚沈廷玉向朝廷进贡了普洱茶膏两箱,开始了茶膏进贡的历史 。一直延续到1925年 。在清朝,宫廷主要贡茶地有13个省区,多种茶品 。为了满足宫廷的日常生活,开设有不同的茶房 。设有御茶坊,专供皇帝使用 。还设有皇后茶房、皇太后茶房,皇子茶房,皇子皇孙娶了福晋后也设有茶房 。清朝中药制膏业技术相当成熟,宫廷注重养生与保健 。茶膏与中药业合作融合,研发创新制作了大量的药茶膏来满足宫廷不同个体养生保健需要 。内务府专门设置了药茶房研制机构,生产了众多的药茶膏 。
同仁堂的介入使药茶膏的品种增多,质量提高 。这个时期不仅有普洱茶膏,红茶茶膏,白茶茶膏,茉莉花茶膏,桂花茶膏 。药茶膏 。以单方、两方、复方的药材与茶膏共同熬制而成,如人参膏 。黄连膏等为单方,参茸膏、三鞭为复方等 。
三、茶膏的养生与保健
茶膏不仅是珍贵的饮品,同时也是很好的药品 。例如清代学者赵学敏对普洱茶膏的药性描述为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而且对其他茶的药性也做了注解 。
俄国学者叶.科瓦列夫斯基在《窥视紫禁城》一书中这样描写普洱茶膏,“还有一种特别制成小方块的紧压茶,非常昂贵 。其汁液苦涩粘稠,可用普洱茶和其他茶熬制而成,其中还要加入各种药材甚至高丽参,咀嚼这种茶可以生津,帮助消化 。”由此说明不仅有普洱茶膏,还有其他茶膏各具不同的功效,同时可以和不同的药材共同熬制成药香膏 。
当时中药熬制膏药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与茶膏熬制成药香膏,是中药学和茶界合作的创新 。药香膏中有单方、双方、还有复方,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善于融合创新的底蕴 。清朝政府为了满足宫廷以及上层群体的需求,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内务府大清药茶房用来专门管理监制药茶膏的征集、使用和熬制 。
在故宫博物院,现存普洱茶膏中上面就有其说明,“肚胀受寒时,用姜汤与茶膏同煮饮使身体出汗即愈 。当口破舌喉猴受热痛时,用五分茶膏 。噙口过夜即愈 。” 茶膏说明显示以药用为主,一年四季中受寒暑热生疮等内外伤均可医治 。
其使用方法可内服又可外用 。因茶膏熬制而成,类似现代速溶制品,取用方便,便于携带,受到宫廷和达官贵族的欢迎 。具有进贡权利的各大茶庄字号为了迎合宫廷和达官贵族的需求,争相生产满足不同口味、针对不同身体需求的药香膏 。著名的老药行也介入其中,例如同仁堂 。常记、乔记、长裕川、陆晋川等山西大茶号和钱庄票号等相继生产茶膏和药香膏,云南和南方其他茶产地也有相应的品种生产,供应不同阶层 。
如供**喇嘛寺庙的普洱茶膏,如供甘露寺的茉莉花茶膏,供欧洲的红茶茶膏等 。茶膏的溶解状况有两种,一种重量较轻浮在水面上很快溶解,叫鸿运当头,目前我所见到只有红茶和普洱茶熟茶茶膏,另一种重量较重,沉在杯底缓慢溶解 。我们见到的有普洱生茶茶膏、熟茶茶膏、滇红茶膏、白茶茶膏、茉莉花茶膏,还有多种药香茶膏 。
据有关学者统计,截至清代涉及茶叶医药功能述著有茶书11种史、子、集类29种,中药书籍29种 。以普洱茶膏为例,养生保健功能有解酒护肝,消食解油腻,养胃,抗癌的潜在功能,降压分解血脂的潜在功能,降血糖的潜在功能 。药香膏的功能藏品展示上有介绍的就不再重复 。
四、藏品展示
我们收集到的茶膏有不同材料包装和不同形制,是否和中医学的五行对应五脏六腑有要求不得而知,但有些包装材料比较珍贵 。
以下是晋商茶庄遗珍馆和私人收藏部分茶膏展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来遗珍馆一睹为快:
大同晋商茶庄遗珍馆 杨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