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军有哪些人 西凉军是什么地方( 二 )


在补给方面 , 西凉军真的是完完全全的胡人风气 , 基本上是依靠劫掠为主 。一般来说 , 军队都是发军饷 , 但是西凉军保持了其劫掠的风气 。据说这种劫掠的风气有助于军队保持“狼性” , 可以让军队在战场之上作战更加勇猛 , 恐怕这也是董卓的目的之一 。只是这个目的的代价是无数黎民百姓的痛苦 。
谈完了西凉军的士兵 , 我们就要来谈谈西凉军的武将了 。
董卓军中有手握大戟的士兵
二、西凉军的武将与战术西凉军的武将 , 基本上都是出身自幽州、并州、凉州三州 。这三州有一个共同特点 , 就是都位于大汉的边境之上 。我们可以参考李广的例子 , 李广当时也是边境人 , 因此从小就练就了一身骑射的本事 。当时东汉朝廷很喜欢从边境招募良家子弟进入京城的羽林军中 , 看重的也是这一批子弟作战勇猛而且善于骑射 。并且长时间接触胡人 , 也熟悉胡人骑兵的作战方式与指挥方式 。最重要的是 , 董卓手下这一批将领都是真真正正从血路中杀出来的 。虽然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个刻板印象认为董卓手下的将领能力非常弱 , 但是实际上这批出身边关的将领 , 武力不会太差 。例如说郭汜就是有记载的跟吕布单挑过的男人 。
出身幽州的将领如徐荣;出身并州的将领如吕布、张辽;出身凉州的将领最多 , 例如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王方等 。
在信任度上 , 董卓更加信任自己原来的部曲 , 而后面投奔他的吕布等人则不受重视 。例如说在讨伐孙坚之时 , 董卓派胡轸为大督护 , 而吕布仅仅是个骑督 , 可见董卓心中对于吕布还是有所忌惮 , 并不是充分信任 。
吕布其实没有那么受董卓信任
董卓军队作战的时候 , 基本上都是采用骑步混合的军队而不是纯骑兵 , 例如说在征讨孙坚之时 , 就派出了五千步骑迎战 。可能是因为经常对付胡人 , 董卓也琢磨出了一套战术 , 颇有一些“前狼假寐 , 后狼进攻”的感觉 。当时河内太守王匡率泰山兵想要进攻董卓 , 董卓的应对是:
“桌遣疑兵若将与平阴渡者 , 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 , 绕击其后 , 大破之津北 , 死者略尽 。”
也就是说董卓派疑兵与王匡对峙 , 实际上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偷袭王匡 , 最终大破王匡军 。董卓这种深入敌后偷袭敌人的做法让我联想到了霍去病的战术 。在大汉对北方胡人的战术中 , 多采用这种战术即率精锐骑兵绕到敌人身后 , 然后对其王庭发动进攻 。
在《山阳公载记》中记载董卓回忆往事 , 提到自己与羌人作战的故事 , 其中董卓使用的便是这个战术 。董卓在对付羌人之时逐渐琢磨出了这一套战术 , 并且将其用于对付中原诸侯身上 , 其效果一样好用 。
董卓迎战关东军 , 打得最艰难的就是和孙坚打的几仗 。其实原因很简单 , 孙坚早年转战大江南北 , 曾经也参与了平定西凉叛乱的战役 , 当时孙坚与董卓还是同事 , 因此孙坚非常熟悉董卓这一套 , 在与董卓的作战之时轻车熟路 , 凭借着数量与精锐程度都不如董卓的军队将西凉军打得节节败退 。
董卓被同样熟悉西凉军战术的孙坚打得很艰难
三、西凉军的末路有一句话说得好 , 最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塌陷的 。西凉军的毁灭 , 也是从内部开始的 。先是董卓与吕布反目 , 吕布杀死董卓 , 之后西凉军中的并州军、凉州军分裂 , 这是西凉军的第一次分裂 , 也是其中两大集团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分裂 。据记载:
“布自杀卓后 , 畏恶凉州人 , 凉州人皆怨 。”
我想西凉军中的并州军与凉州军的分裂早已开始 , 吕布杀董卓只不过是激化了这个矛盾 。凉州军是董卓的嫡系人马 , 并州军则是从丁原那里继承来的 。因此董卓势必会偏向于凉州军 , 而轻视于并州军 , 如上面我们说的让吕布屈居于胡轸之下 。因此这个矛盾早就发生了 , 只不过现在这个矛盾更加激化了而已 。
后凉州军赶走了并州军 , 西凉军进入了凉州军时代 , 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是李傕、郭汜等人 。后李傕与郭汜因为争夺权力而反目 , 凉州军内部开始自相残杀 。其中樊稠先死;李傕与郭汜为了争夺天子而争斗不休 , 数月之间凉州军死伤了数万人 , 最终在张济的调解之下 , 两人暂时想和 , 但是却丢了天子 , 天子被曹操借走了 。这是西凉军的第二次大分裂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董卓身死 , 西凉军中缺少了一根主心骨 , 因此人人都想争先上位 , 最终导致了西凉军的第二次大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