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爱动脑筋的钳工变身“创新大师”|威海工匠 | 巧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文章插图
本期“工匠故事”的主人公,是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钳工车间主任马洪伟。从普通钳工到“创新大师”,30多年来,马洪伟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在技改创新的道路上勇往无前。
文章插图
“一丝不苟,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说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马洪伟这样表述。的确,自1987年进入公司以来,马洪伟在工作上精益求精,高频次提升、改进技术,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
化繁为简,善用“巧劲”事半功倍
【 30年,爱动脑筋的钳工变身“创新大师”|威海工匠 | 巧劲】初到公司的马洪伟,对机械操作一窍不通,在维修设备时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对。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看着一大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发呆半天却找不到维修头绪。
文章插图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洪伟慢慢了解到,在机械维修制造领域,步骤特别繁琐,生搬硬套不太靠谱,重点是动脑琢磨,搞明白机器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巧劲”后,接下来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或者说,接下来也没啥难题”。
马洪伟所言“巧劲”中的“巧”字,非“投机取巧”之“巧”,乃“巧妙”之“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插图
如何拥有“巧劲”?其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日积月累。为此,马洪伟经常通宵达旦地钻研《钳工》《机械原理》《夹具设计》等理论知识。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学习,马洪伟掌握了钳、车、铣、刨、焊、磨等技术,不仅成为了机械加工改造方面的通才,而且凭着对钳工专业的痴迷和执着,练就了高超的钳工技术,成为公司的“维修大拿”。
因不堪忍受“机械维修之苦”,当初和马洪伟一同到公司工作的数十人,如今只剩下寥寥几人。对于30年坚守的机械维修工作,马洪伟坦言要有“挑山工”一样的意志和信念。
探索创新,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一味的闷头苦干不可取,需要不断的技改创新,马洪伟就是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团队的“领头雁”。
文章插图
将传统机抛改装为链条抛光机。传统机抛故障率高,经过马洪伟改进后,采用双排链条进行磨削,不仅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效率是以前的4倍以上,而且操作者只需手动放料,节省了人力资源,减轻了劳动强度。
抛光风机除尘改水雾除尘。抛光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公司的重点工程,传统采用布袋除尘,除尘效果不理想,且经常更换布袋导致维护成本高,经过马洪伟改进为水雾除尘后,除尘效果特别好,维护方便,为公司环保做出突出贡献。
改造活扳手修鳃机床。原始修鳃采用液压进刀,马洪伟将两台液压修鳃机床合并,由液压进刀改为伺服电机进刀,磨削精准不受低温度影响,极大减少了劳动者强度,省去了液压机构,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文章插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虽然马洪伟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深谙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勤奋好学补充知识,刻苦练习提高技能,善于把难题变成课题,将想法变成现实,在攻关解难中领略创新之美,在成功中汲取创新力量。
- 心理健康|白沙湾社区开展“爱与生命”青少年心理与生殖健康讲座
- 捐赠|福泉开展“寒冬添温暖 爱心促和谐”捐赠活动
- 妇女|“两癌救助”关爱低收入患病妇女
- 慰问|【暖警爱警】看望慰问生病民警 深切关怀温暖警心
- 王丽|博兴县“新年新衣 温暖‘童’行”关爱活动走进博昌街道
- 老人们|善美金华BRT站台暖心角关爱老年人
- 救护车|荆门4家爱心企业捐献7辆负压救护车
- 高速口|爱心企业向渭南东高速口一线防疫人员捐赠防疫物资
- 山西晚报|山西晚报记者走近罕见病患者,聆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 关注罕见病,我们一起让爱不罕见
- 爱心|志愿服务温暖升温 爱心暖流持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