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暴毙烛影斧声中藏着怎样的杀机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七年,公元976年驾崩,时年五十 。
关于赵匡胤的死,历来说法不一 。在《宋史》之中只是简单的写道“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没有任何有关死亡原因的介绍 。是病死呢,是被害呢,没有任何铺垫,任何人看了也会倍觉突兀 。而在《太祖本纪》最末尾,对于传位则又有一笔,“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 。明显是为太宗即位说明缘由 。
网络配图
在中国,从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中国流行的传位制度,就是父子承袭制 。当然,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禅让制,或者兄弟传承制度 。比如尧舜禹时期,就是实行禅让制 。关于禅让制,一般我们看成是帝王美德的象征,仿佛前代帝王完全是为了天下考虑而将地位传承 。比如尧帝,有子朱丹,但是朱丹不肖,于是传位于舜帝 。于禅让不同,历史上同样流传着另一种版本 。舜帝取得尧帝二女之后,参与政事,启用“八元”、“八恺”等贤臣,培植自己的势力 。之后拘禁尧帝,其子朱丹起兵,但被镇压,为了掩盖真相,舜帝称自己为尧帝禅让 。
尧舜历史久远,难以考证,不过我们可以结合三国历史,看看所谓的“禅让”的真相 。三国之初,汉献帝禅位于魏文帝曹丕,汉献帝是真心禅让吗?不是,是为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 。而几十年之后,司马氏掌权,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司马炎,其实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会拱手让出权力,汉献帝如此,曹奂也如此 。而赵匡胤和赵光义呢?
至于兄弟传承制,也早就被历史所抛弃 。在历史上的夏朝、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宋国,后世的宋朝和元朝,都曾经出现过“兄终弟及”的继承现象 。但“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之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兄长有子,自然亲近自己儿子,对于弟弟渐渐冷淡 。而一旦弟弟继承王位,兄长之子必然成为自己王权的最大敌人,于是必定杀之而后快 。而兄长之子也必然时刻想着王位本属于自己,而被叔叔强夺过去,于是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而历史上的兄终弟及,大多不是出于君主本义,基本上都是儿子年幼,而弟弟年长,或者为权势所迫,或者强行夺取 。那么赵匡胤和赵光义呢?
网络配图
在正史上对太宗的即位正统性主要是强调杜太后旨意 。在《太祖实录》中有记载,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的生母杜太后病危前,把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叫到床前,留下一份赵匡胤死后由赵光义(庙号宋太宗)继承皇位,赵光义死后由赵廷美继承皇位的“遗嘱”,并将文件珍藏在黄金宝柜里,这就是“金匮预盟” 。据说是杜太后以为后周的灭亡,就是因为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朝政,为了不让历史重演,因此希望有一位“长君”做接班人 。但这个理由疑点多多,明显不能让人信服 。
一个是在第一次编修《太祖实录》之时,并没有这一条记载 。而宋太宗赵光义在即位之后,曾经三次亲自主持修订《太祖实录》,对其中内容多有删改 。
第二点,杜太后去世的时间,是961年,当时赵匡胤登基第二年,只有35岁,而长子赵德昭11岁,赵德芳3岁,赵光义22岁 。35岁的赵匡胤身体强健,完全有可能再活上二三十年,杜太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
那么有关赵匡胤的死 。历史上的记载究竟如何?我们看下面几段文字:
在宋人作品《湘山野录》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在宋太祖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曾经和一位道士在关河游玩,这位道士预言赵匡胤当于那一年当皇帝,之后果然应验 。在即位之后,赵匡胤四处寻访这位道士,十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了,赵匡胤对道士说,我找你就想问一件事情,我的寿命还有多久 。道士说,只要几年的十二月二十日晚上天晴,那么就可以延寿12年 。如果不是天晴,就办理后事吧 。到了那一天,晚上果然天晴,星斗灿烂,赵匡胤心中非常高兴 。可是不一会儿阴云密布,天色陡变,冰雹骤然下降,于是急命传召开封尹赵光义,邀请进入内室 。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但是把所有的宫女和宦官都屏退了,只远远的看见赵光义有时候离开细微,不知道做什么 。喝酒完了,到了三更时分,大殿下雪已经几寸了,太祖扶着柱子,用斧头敲雪,回头对太宗说:“好做好做 。”然后解衣而睡,鼾声如雷 。在这个晚上,太宗留宿在宫中,将近五鼓时分,周围的人什么都没有听到,一看才发现太祖依然驾崩了 。太宗接受遗照,在灵柩前即位,宣布遗诏,大声恸哭 。引导大臣围着棺木瞻仰,太祖的脸色很好,像刚洗完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