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哪家拉布拉多训练比较实惠( 四 )


一家头部房企河南区域大运营人士提到,同样是新一线“四小龙”,西安每年人口净流入45万人,郑州约40万人,且两者都是GDP过万亿级城市,但2018年郑州土地供应比西安多出将近6000亩,2019-2020年每年也较西安多供3000多亩 。
该人士认为,这和郑州建城历史有一定关系 。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至此成为省会 。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早期的郑州主要是厂房和居民房,经过了60余年发展,原来的居民楼演变成城中村,可供动迁的范围较大 。
一位郑州央企投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郑州目前80%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以城中村改造为背景进行的一二级联动开发项目 。这决定了企业想在郑州市场做地产项目,要么自己做一二级联动,要么和已签约城改项目的本土开发商合作 。在2021年集中供地以前,每年净地出让的地块宗数仅有个位数,各家房企都“抢破头” 。
2003年9月,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开启了郑州城改的大潮 。一批开发商诸如福建升龙集团主导的燕庄变身曼哈顿广场,香港信和拆改的西史赵成为千亩大盘“普罗旺世”等,让政府、城改参与方和村民等看到了城改的红利 。
2007年6月,《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出炉,和传统的政府主导负责征地拆迁的模式不同,由开发商主要参与城中村改造的“郑州模式”——PPP公私合营的旧改模式全面开花 。到了2012年,郑州228个自然村有170余个获批改造 。
在房价会不断上涨的预期下,尝到旧改“甜头”的本土或外来房企争相抢夺城改地 。
2014年,郑州各区发起最后一波攻势,全面启动剩余城中村改造,四环以内城中村已全部列入改造计划,几乎都与开发商签订拆迁改造协议 。2015年,郑州市三环以内所有剩余城中村不管有无企业提前介入,全部由政府平台公司启动拆迁 。
一家郑州本土房企投资人士牟明,正是赶上了负责2015年最后一批“攻坚克难村”拆迁安置的人 。
他解释,郑州的城改项目由开发商参与前期征地拆迁,导致其算账逻辑也和传统旧改大不相同 。具体来说,政府承诺一级开发成本会折算到成交价款的65%,按照规定应返还给一级开发企业 。但实际拆迁过程中,村民要价水涨船高,政府要求承建各类教育、养老配套等,开发商为了得到城改地付出了远比土地成交总价更高的成本,65%的土地返还款并不能完全覆盖拆迁和盖安置房的成本 。
牟明用其参与过的城改项目举例,假设一块城改地成交价600万元/亩,盖安置房和三年过渡费成本1000万元/亩,政府返还390万元/亩,其拿地成本的算账公式大致是600+1000-390=1210万元/亩,几乎是招拍挂成交价的两倍 。
实际操作过程中,65%的土地款返还比例是“理想状态”,除非获得有关部门特批,一般返还比例在50%-62%之间,比例减少3%可能导致的成本增加达数亿元,且这部分返还款还需要向有关部门积极讨要,连签订拆迁改造协议时缴纳的动辄数亿元的保证金,也常常被拖欠多年应付未付 。
“这些变量也得算到一级开发成本里”,深谙城改操盘的牟明还补充,每个村拆迁过程中还有很多隐性成本,例如掏钱操持村民红白喜事,帮助村民订报纸杂志、充话费,这些支出都没法计到一级开发的账面上 。
土地由多方供应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来郑州楼市库存积压 。牟明提到,郑州每个城改项目就是一个供地主体,只不过最后都要走招拍挂出让程序 。每个城改项目熟化后,开发商都希望尽快将其推向市场,较少全盘把握整个区域的供地节奏 。“以前郑州每年的供地计划都没有被严格执行,有时计划定得过多,有时供得过多,每年实际成交和原计划总是不相匹配 。这两年有所好转 。”公开市场上,各家形成了一定默契:城改地一般由一级开发企业底价摘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