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哈士奇怎么养疫苗驱虫已做( 四 )


“万物应节候而异 。”聪慧的先民观察到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遵循四时节令,其活动规律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宋王应麟《玉海》述:“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节气”,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一年四时交替返复,物候守信,所以南朝梁简文帝在《晚春赋》中发出这样的慨叹:“嗟时序之回斡,叹物候之推移 。”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始华”指的是仲春之桃,始见《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解》《淮南子·时则训》等中也对仲春桃花多有记载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更描绘出了人们对于桃花寄于幸福美满的生活愿景 。
在上海,观赏桃花的胜地是龙华 。清王韬《瀛壖杂志》中曾记咸丰辛酉年间,龙华一带“皆种桃为业,一望霞明,如游武陵源里” 。1874年7月14日《申报》曾载《沪南竹枝词》:“遥指崚嶒塔影斜,踏青一路到龙华 。碧桃满树刚三日,不为烧香为看花 。”对龙华桃花胜景的描绘,还有清代沈禹忠的《龙华即景》:“古塔巍峨夕照中,桃花十里逐云浓 。闲情一片眠芳草,震耳时来古刹钟 。”吴保泰的《游龙华看桃花》:“红桃花发万千株,春满龙华信不诬 。几度刘郎重到此,笑言移种自元都 。”以及萧道管的《龙华镇看桃花》:“龙华桃花十五里,桃花红白玫瑰紫 。游人看花兼看人,马如游龙车如水 。”去龙华,赏桃花,一度成为沪上闻名的民俗活动 。
“仓庚鸣”中的仓庚,对大家来说较为陌生,但说到黄鹂,就为大众所熟知了 。这种古老的观赏鸟,很早就被记述,如《大戴礼记·夏小正》曾记:“有鸣仓庚 。仓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长股也 。”《诗经·豳风·七月》篇里也有记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尔雅》记:“皇,黄鸟 。”《诗义疏》曰:“黄莺,鹂鸱也;或谓黄栗留;幽州谓之黄鸯,或谓之黄鸟;一名仓庚,一名商庚 。一名骜黄,一名楚雀 。”随着唐代诗词文学的勃兴,黄鹂常作为歌咏托志,寄予相思的比兴,如唐代盖嘉运的《伊州歌》“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又宋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的“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等等,无不充满着性灵的温情 。
“鹰化为鸠”,这里的鹰为“鸷鸟也,鹞鹯之属” 。“春日鸣鸠”,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瞠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 。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以生育肃杀气盛 。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除了不捕早春鸟的告诫外,孔子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 。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鴙为虱,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在复本形者也 。”这些生物现象所深藏的哲思,无不反映出生命启承转合之间所需的那份忍耐、坚定与期冀 。
惊蛰节气,草木精神,万物萌动,一切处于平静之下孕育而出的欣欣生命终被春雷唤醒 。惊蛰给予人的最重要启示,不正是要有生命的自觉与生长的勇气吗?
北宋徐熙《桃花黄鹂图》
作者:方云(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