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第一次被外界认识,还得等到18世纪末 。
一艘开往荷兰的日本货船遭遇暴风雨漂流至勘察加半岛 。
在岛上的楚科奇人部落,船员们惊讶地发现,哎呦,地球上竟然有这么棒的狗狗——不但能背重物还可以拖拽雪橇,劳动能力相当强,而且,长得还挺精神 。
但是,要等楚科奇狗真正走出西伯利亚,还得再过一百多年 。
1909年,沙俄帝国的皮毛商人William Goosak带着一队楚科奇狗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个叫做Nome的小镇,参加了一场狗拉雪橇比赛 。
赛场上,楚克奇狗表现十分出色,以超快的速度和坚韧的毅力吸引不少当地狗拉雪橇爱好者的眼球 。此后,这个拥有小而紧凑身材的漂亮犬种,开始在北美流行 。
20世纪初,正在工作的哈士奇们
按照狗子的来源地,它被命名为Siberian Husky(西伯利亚哈士奇) 。
对了,被誉为“雪橇三傻”之一的阿拉斯加,跟哈士奇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但直到20世纪初哈士奇被引入北美之前,这两者长期以来却生活在白令海峡的两边,分属两大洲 。它们的主人分别是楚科奇爱斯基摩人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 。
跟阿拉斯加比,哈士奇体积更小巧,毛色更紧致,狼的习性和特征也更明显,在“狗群”里,显得非常有个性 。
如今的哈士奇,早已经把阿拉斯加当“家”了 。
通过Nome小镇的比赛,哈士奇开始受到军方的注意,并于几年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5年12月,四百多条来自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雪橇犬抵达法国 。这些狗子们受过专门训练,要执行的任务是为西线孚日山区的法国军队运送给养 。
这时的孚日山区已经大雪封山,由骡子和马运送的给养经常无法按时抵达,官兵们饥寒交迫,造成了大量非战斗型减员 。
孚日山区位于法国北部城市阿尔萨斯,就是咱们熟知的《最后一课》当中普法战争后割让给德国的两座城市之一
哈士奇们被分成六十个小组,每一组有七到九条狗和一架雪橇 。
一架狗队雪橇每次可载三百到四百公斤,每天可走四十公里,时速相当于当时的一辆轻型坦克 。
到了夏天大雪褪去的时候,也没让它们闲着,狗子们又被带到了铁路沿线,用来在铁轨上继续拉车 。
文章插图
此后,它们为西线盟军运送了大量给养、弹药和伤员 。
而且,相比用骡马这样的畜力车,狗子的成本更低 。据统计,它们使当地运输军用物资的成本从17法郎降到了5法郎 。
这支便宜又好用的哈士奇运输队一直服役到一战结束 。
此时,两年多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登船的436条狗子,已有189条死于伤病和子弹 。
战后,活下来的狗子被照管它们的法国军人收养 。其中有三条还荣获了法军的英勇十字勋章 。
如今在孚日山区旅游度景点拉车的哈士奇,不知道有没有那些“战斗狗”的后代
战争结束后,哈士奇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仍在继续 。
1924年圣诞节,大雪封山之际,阿拉斯加的偏僻小城Nome(就是前面举办狗拉雪橇比赛的那个,后来升级为城市了)白喉突然大肆流行,可最近存有血清的城市还远在955英里以外 。
本来,运送血清至离Nome 657英里的地方,就可以有飞机来接应,但又正好碰上圣诞节“黄金周”,驾驶员回内地休假了 。
紧急关头,当地卫生局决定使用两组雪橇犬接力运输,派出20个老练的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日夜兼程,经过河流,跨过平原、森林,穿越冰冻的阿拉斯加邮路 。
通过这种看似原始的办法,在冬季风暴和极夜中,20位橇夫以及150条雪橇犬把原本在夏天都要花25天才能走完的路线,缩减到了五天半的时间,城里的孩子们,最终得救 。这段经历后来被称为了被称为“Great Race of Mercy”(爱的接力),广为传颂 。
- 哈士奇护卫训练
- 训练哈士奇跟着主人走的方法
- 金毛零食训练
- 主人能训练拉布拉多这样的技能
- 猎人养哈士奇
- 养一只哈士奇简直就是快乐源泉
- 七个月大的哈士奇如何饲养
- 养哈士奇体验
- 哈士奇容易养还是金毛
- 为什么都说哈士奇的智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