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陈泰是谁?陈氏三君是怎么变成豪门家族的?( 二 )


确实,如果你只看《世说新语》里面陈寔的做派的话,会发现他和其他名士没什么两样 。但如果参看正史《后汉书》里陈寔的传的话,你就会发现陈寔远没有这么潇洒,甚至还带着些时人不能理解的委曲求全 。
前面说了,陈寔的出身不高,是地道的寒门子弟;而他的仕宦经历也确实没经历过什么火箭提拔,就是一步步干出来的 。因此,陈寔在官场上很会处理和各级之间的关系 。
早在陈寔还是颍川郡功曹(类似于地级市政府秘书)的时候,他就曾经非常漂亮的处理了一起请托事件:当时的权宦中常侍侯览想让太守高伦给自己的关系户安排个位子,但是此人的能力和声望确实又难以服众 。于是陈寔主动找到高伦,表示这个锅自己背,对外就说这个人是自己主张启用的 。此事一出,大家都骂陈寔只知道巴结宦官,没有士人的操守 。直到高伦离任前大家为其践行,他才向众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于是舆论立刻反转,陈寔之名也因此海内皆知 。

历史上的陈泰是谁?陈氏三君是怎么变成豪门家族的?

文章插图
此后陈寔逐渐声名远扬,并且被大将军窦武聘为掾属 。当时最当红的宦官张让的父亲去世了,士人们因为张让是阉人而都拒绝出席葬礼,只有作为士人领袖的陈寔去了 。陈寔的这一行为,又被当时人解读成了他奴颜婢膝向宦官,招来了不少非议;直到后来党锢之祸兴起,陈寔因为曾经撑过张让的场子而能向他说得上话,从而解救了很多无辜士人的时候,大家才明白陈寔当年的良苦用心 。
应该说,陈寔的形象是比较立体的:他身上可能确实有些名士做派,但是更多时候还是能审时度势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他有气节(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主动入狱),但也不是只有气节(知道和宦官们维持好关系);在需要低头的时候,陈寔能低头,这一点就比后世那些所谓的名士要真实且现实得多 。
当然,作为一个纯粹的寒微之士,陈寔的有些作为也许也是不得已: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不低头也许就是全族遭难 。而到他的下一代——陈纪、陈谌的时候,就没有他那么低调而立体了 。
陈纪、陈谌兄弟,在《后汉书》里着墨很少,在《世说新语》里倒是出场颇多 。这对兄弟俩在历史上留下的最著名的典故就是“难兄难弟”:陈寔对着自己的孙子陈群评价自己的这一对好大儿时含糊其辞的用了“元方(陈纪)难为兄,季方(陈谌)难为弟”,从而被后人不断引用并最终演变成了贬义词 。
除此以外,陈氏兄弟在历史上并没能留下太多痕迹,不过官倒是做得不小:陈纪做到了九卿(太仆、大鸿胪),比之父亲的县级官员要高出不少 。只是他的官运到底是因为自己能力卓然,还是因为父亲在士人圈子里的名望,那就不好说了 。
因此,当范晔编修《后汉书》时,便用了“公惭卿,卿惭长”六个字(陈群为司空,是为三公;陈纪是九卿,而陈寔只是县长) 。这短短几个字运用了春秋笔法,充分表现了颍川陈氏官越做越大、能力和品德却越来越下滑的事实 。
当然,如果只看陈纪、陈群父子的话,还谈不上私德有亏;陈泰虽然是曹魏官员但却始终站在司马家一边,已经让人非议,但至少还能在死前做一场秀;真正让人感叹“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是陈泰的儿子陈准 。
作为颍川陈氏的第五代掌门人,陈准在西晋做到了中书令这样的高官 。但是此君却在《晋书》里连列传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在八王之乱中扮演了几乎丑角的形象:作为宰相,他公然袒护与赵王司马伦作战的淮南王司马允,甚至还从傻子皇帝司马衷那里骗出了督战的白虎幡,结果阴差阳错,司马允被司马伦诛杀,而司马伦又没搞清楚状况,把陈准当成了自己的佐命功臣 。一年后篡位自立的司马伦被杀,此前就死掉的陈准就成了一个很难被定性的人物,一个彻彻底底的两面派 。
陈准死后,颍川陈氏便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大分裂的三百年里,颍川陈氏都没能再出现一位名人 。陈武帝陈霸先倒是自称是陈准的后人,但是无从考证真伪;而且就算陈朝是陈准的后人建立的,在陈霸先起家的年代也已经凋敝地称不上是世家大族了 。
因此,在颍川陈氏身上,我们真正看到了封建世家的发展轨迹:这样一个出身寒微的家族,从陈寔开始,逐渐成长为北方顶级的门阀家族,却又随着时局变化而迅速走向衰亡,直到在历史上杳无音信 。而这,可能也就是大部分家族的宿命 。毕竟,像王、谢那样能绵延数百年而不消亡的大家族,太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