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quo;小太宗quo;的晚唐唯一文治武功皇帝是谁( 二 )


网络配图
唐宣宗虽为宦官所立,但同样想解决宦官专权的问题 。鉴于“甘露之变”的教训,他处理时极为谨慎,他以论诗为名,召翰林学士韦澳入内,屏退左右侍从,问:“近日外面舆论,对宦官的权势有何说法?”韦澳答道:“陛下威断,宦官已大有收敛 。”唐宣宗闭目摇头说:“全非这样,朕尚畏其存在 。卿有何良策?”韦澳以为和朝臣商量,恐重招甘露之祸,不如在宦官中找一些有胆识者共谋 。唐宣宗否定了这建议 。
他又召宰相令狐绹商议 。令狐绹的计策是:有罪必究,有缺不补,待其自然消耗,以至于尽 。然令狐绹的奏章被宦官发觉,从而此计非但难以奏效,反面加剧了南衙北司的矛盾 。
尽管大动作无法实施,唐宣宗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 。宦官内园使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唐宣宗立即剥了李敬实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 。他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由宦官充任)连坐 。宦官问题虽终未能全盘解决,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宦官的嚣张气焰 。
除此之外,唐宣宗在位期间还有一项巨大的历史功绩不可不提,那就是河湟的收复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河、湟地区(今甘肃及青海东部)已经被吐蕃占据了将近百年之久 。唐玄宗之后的历任天子,尤其是唐宪宗李纯,虽然怀有收复河湟的志向,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藩镇之乱连年不绝,朝廷不得不屡屡用兵,而且朝政又被党争和宦祸搞得乌烟瘴气,使得王朝自顾尚且不暇,更不用说腾出手去对付吐蕃人了 。到了武宗会昌年间,形势开始发生逆转,吐蕃爆发了大规模内战,造成政局紊乱,人心离散 。
上天似乎注定要把收复河湟的历史功绩送给唐宣宗李忱,因为吐蕃开始走向衰亡的时候,正是他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夕 。李忱即位后的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二月,原在吐蕃控制之下的秦州、原州、安乐州以及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靖、木峡、六盘关等“三州七关”,在一夜之间全部归降大唐 。本来三州七关的收复就已经够让大唐臣民出乎意料了,没想到短短两年之后,即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正月,吐蕃统治下的沙州人张义潮率军归唐 。沙州本是吐蕃控制的地方,张义潮趁吐蕃发生动乱之际,起兵抗击吐蕃,唐人都积极响应,队伍很快壮大,吐蕃守将惊惶逃遁 。张义潮率军投奔唐朝 。朝廷令张义潮军驻留沙州,并任命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 。十月,张义潮出兵河湟之地,很快平定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今甘肃、青海交界一带) 。然后派兄弟张义泽赴京,献上包括沙州在内的十一州地形图籍,从此,河湟失地全部回归了大唐版图 。
网络配图
唐朝诗人杜牧作诗称赞宣宗收复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崔铉作诗:“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
不可否认,百年失地的收复并不是靠唐宣宗的武功,而是一时的机运 。如果说消灭党争、遏制宦官和整顿吏治的确是出于唐宣宗的个人努力的话,那么,收复河湟多多少少有上天馈赠的意思 。
极富传奇色彩的唐宣宗,让业已衰落的大唐王朝见到了中兴的曙光,虽然无法达到太平盛世,但起码让百姓看到了过太平日子的希望 。可惜好景不长,宣宗皇帝又走上了他的先辈爱妤丹药的老路 。尽管如此,但在“大中之治”落下帷幕之后,历史仍然给予唐宣宗李忱很高的评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评论的:“宣宗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 。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