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意义,关于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象征意义( 三 )


我国古代的大夏乐舞有九段 , 表演时演员头戴皮帽 , 身着素服 , 风格古朴 。商代的巫乐舞广泛用于各种祭祀场合 。周天子有“八佾”之舞 , 秦汉有专门的乐舞机关 。西汉末的赵飞燕就是一名知名的舞者 。魏晋南北朝时 , 士族阶层享乐之风很盛 , 轻歌曼舞 , 终日不绝 。隋唐是舞蹈十分繁荣的时代 , 《霓裳羽衣舞》、《胡旋舞》是其中的精品 。明清的民间歌舞也十分丰富 , 仅汉族就有秧歌、花鼓、采茶、花灯、打连香、跑旱船、竹马等各种名目 。到了近现代 , 中国传统舞蹈又焕发了无限生机 , 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 如《宝莲灯》、《小刀会》和《丝路花雨》等 。
可见 , 在我国各个时代 , 舞蹈就与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古代先民伴随着舞蹈劳动、祭祀 , 举行各种仪式 , 表达各种情怀 。我们要首次举办奥运会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盛会 , 我们当然也可以用舞蹈语言加以表达 。英国著名抽象派雕塑家莫尔说过:“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 , 是它们那种生气勃勃的活力” 。我们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到的正是这种活力 。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人形图画似曾相识 , 这就是与舞蹈《丝路花雨》同源的敦煌壁画中的舞姿 。夸张的身体比例和肢体位置 , 舒展的笔画和简捷的构图 , 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热情与豪迈 , 奔放的舞姿则充分预示着北京城的未来 。我们仿佛看到 , 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 , 正在向给与他欢呼的人欢呼 。当然 , 他舞出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热情 , 他还将奥运会“更快 更高 更强”的理念写意地“跳”了出来 。
三、会徽中的一座丰碑
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一届奥运会会徽的理由 , 我们就有必要对历届奥运会会徽作一个大致的考察 。
算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 奥运史上已出现过46个会徽 。在奥运会近百年历史中 , 奥运会徽从无到有 , 从繁到简 , 会徽设计走出了一条从具体到抽象的道路 。前几届奥运会上 , 会徽还没有出现 , 代表奥运会形象的视觉图像往往由海报来承担 。最初的会徽图案 , 多是表示举办国地域性标志或运动形象的图案;后来 , 结合地域与运动图案的会徽产生了;再后来 , 就出现了抽象性的图案 。
会徽图案的如上变化 , 与西方画派的印记完全吻合 。撇开较古老的以写实为主的学院派和宗教画派不谈 , 单单从19世纪浪漫主义(含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含自然主义)到印象派再到后来的野兽派、表现主义画派、抽象艺术画派、超现实主义画派及再后来的后现代画派 , 西方美术史走过了一条从“写实”到“抽象”再到“无主旨”的发展之路 。而无论从美学理论还是美术实践上看 , 抽象的图案是最能隐喻意义的图案 , 是最能表达思想的图案 。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做一个汉字“京” , 她便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 。汉字是表意文字 , 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 。汉字中的一笔一划 , 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做一个“人”形画 , 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 。和西方严格的写实方法相比 , 东方画在空间要求上比较灵活、概括 , 允许虚拟和省略 。但正是这种虚拟和省略 , 给观者创造了真实而无限的想像空间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次融合中国书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成功的艺术实践 。她表达了人们要表达的理念 , 也寄托着人们将要赋予她的理想 。她是中国的 , 也是世界的 。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