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老祖宗识人术:“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啥意思?还受用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简而言之,便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别看俗话通俗易懂,但是言简意赅,它是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每一句俗话,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即使是一些如今不受用了的俗话,它也能有助于今人了解古人的生活,毕竟俗话的取材,就是源于生活。

俗话|老祖宗识人术:“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啥意思?还受用吗?
文章插图
面相是一门流传甚久的民间学问,最早能够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有关面相的说法,在民间更加广为流传,例如,在宋朝就出现了有关面相的最早专著——《麻衣相法》,后来出现的《柳传相法》、《水镜集》等等,也是出现在宋朝。
自此之后,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会有相关的面相书籍,即使到了晚清,作为四大忠臣之一的曾国藩,也极其推崇面相之术,他总结了毕生识人相人之术,写下了《冰鉴》。
俗话所涉及的范围,也是极其广泛的,有一些俗话,便是涉及到古人的识人之术,例如这一句——“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是啥意思?
其实,这句俗话还有下半句,整句连起来,为:“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人中宽又长,儿女站满堂”

俗话|老祖宗识人术:“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啥意思?还受用吗?
文章插图
这句俗话的关键词,是“人中”,人中其实指的是鼻子和口之间的一道凹痕,说起人中,人们首先会想到中医所说的“人中穴”,人中在传统医学上,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当然,这并不属于面相的范畴,关于人中在传统医学上的作用,暂且不提。
古代相书中就曾提及道:“人中,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从中可知,“人中”在面相中,也是极其重要的。
回过头来看,这句俗话将“人中”与“子女”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人中生得不好,即使有子女也难站稳脚跟,人中生得好,则是子女儿孙满堂。
古人常说“养儿防老”、古人认为,人到老了的时候,就只能依靠儿孙了,儿孙满堂,也指的是老人颐养天年的景象。
从中可知,“人中”对应的便是人的老年,对应人的晚景。那么,古人为何会将人中和晚年对应起来呢?
俗话其实还是暗藏乾坤的。

俗话|老祖宗识人术:“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啥意思?还受用吗?
文章插图
第一、从面相术语上看,人中也被称为“寿堂”和“子庭”,也就是说,古人认为,人中代表着一个人的寿命和子孙,人中生得好,则寿比南山,儿孙兴旺,这样的人晚年也会过得幸福。
【 俗话|老祖宗识人术:“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啥意思?还受用吗?】第二、从“三停”角度解读。在面相中,有“三停”的说法,也就是将面部分为三等分,发际线与额头,称为“上停”、在印堂与鼻准之间,称为“中停”,剩下的则成为“下停”,而人中,恰巧位于下停的开端,古人认为,下停代表着晚年的运程,也就是五十岁之后的运程,因此,这句俗话便将“人中”与人的晚景联系起来。
第三、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人中一条线,则会显得脸比较窄,人中比较短,则会显得脸比较长扁,如果人中既宽又长,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上看,脸则会显得比较端庄,四平八稳,被认为是富贵相。

俗话|老祖宗识人术:“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啥意思?还受用吗?
文章插图
总结:古人的相人之术,面相还是次要的,例如,古人相人有“十观”、排在第一位的是看仪表,如果仪表堂堂,即使面相不好,也被认为是贵相,排在第二位的是精神,排在第五位的,才是“三停”,其中包括本文所说的“人中”、排在第六位的,才是整体五官的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