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刘备伐吴呢?( 二 )


最根本的原因 , 诸葛亮不是谏臣 。封建时代的官吏制度 , 有一种专门言事的官 , 即谏议官 , 如谏议大夫等 。还有的官员自身的特点是善于提出建议 , 而另一种官员是少说多干 。诸葛亮是丞相 , 理论上说 , 皇帝下达命令和指示 , 丞相是负责落实 , 就是干事官 。也就是说 , 诸葛亮是负责干事的官 , 不是言官 , 所以 , 他不谏阻刘备也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点 , 诸葛亮的特点是"高瞻远瞩" , 也就是事前提出战略规划 , 皇帝一旦决定 , 就全力以赴支持 , 不再说三道四 。另外 , 诸葛亮可能也知道 , 一般的谏阻 , 对刘备可能根本不会起作用 。如赤壁之战后 , 刘备要到孙权的京都去借荆州 , 诸葛亮规劝不成 , 刘备还是去了 。从个人的危险性上来说 , 前一次要比这一次严重得多 。最重要的是 , 作为丞相 , 不提意见要比提出意见有利 。假如诸葛亮提出反对 , 刘备执意东征 , 后方有个不同意见的"总管" , 这让刘备怎么放心?
网络配图
汉初 , 刘邦率军在前方打仗 , 萧何一直负责后方事务 , 建国后萧何任丞相 , 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 , 他很少劝阻刘邦的行为 , 劝阻刘邦的是张良、陈平这些人 。萧何能够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 不是他看不出刘邦某项决策的缺陷 , 而是他的职务决定了他不能多说 , 而是要多干 , 这也可以说是传统 。诸葛亮是优秀丞相之一 , 对于萧何这样的名相 , 不能不有所研究 。效法历代有作为的丞相 , 尽量和皇帝保持一致 , 也许就是他当时的内心真实想法 。
法正(176年-220年) , 字孝直 。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 , 名士法真之孙 。
那么 , 诸葛亮为什么又说法正能够阻止刘备 , 而不是他人阻止刘备呢?
刘备称王后 , 法正的职务是尚书令、护军将军 , 简单说就是一个皇帝身边的官(不是太监) 。这种官员让他可以随时向皇帝进言 , 而不一定非得等到召开朝廷会议或者是上书 。重要的是法正这个人刚直 , 敢于直言 , 关键时候能够不顾一切 。《三国志》注引记载了一件事:刘备与曹操争战 , 形势对刘备不利 , 应该暂时撤退 , 但是 , 刘备非常愤怒就是不肯退 , 而下属又没有敢上前劝阻者 。当时箭如雨下 , 法正冲向前挡在刘备前面 , 刘备说:"孝直你要躲避飞箭 。"法正说:"明公您自己都在亲自挡箭 , 何况小人我呢!"刘备只好说:"好了孝直 , 我知道了 , 咱们俩一起后退吧!"可以说法正这是以身相护也是以命相谏 , 在当时那种形势下又是最好的方法 。这可能就是诸葛亮感叹法正的地方吧 。
网络配图
再有 , 法正也可能同样阻止不了刘备东行 ,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即便是仍然东征 , 也不至于惨败到如此程度 。"这就是说 , 假如刘备一定要东征 , 那么 , 战事当中 , 法正也一定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 避免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 。法正曾经跟随刘备进行过汉中之战 , 从决定出征到两军对阵 , 法正都有过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 这也是诸葛亮看重法正的地方 。